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家在昆山

2019年01月25日 10:42: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冬日午後,陽光正暖。落地窗外,陽澄湖面波光粼粼,陣陣寒風化詩意,讓室外風景簡約成一幅冬日水粉畫。室內,暖氣充足,咖啡的醇香讓思緒隨著似有若無的熱氣飄向悠遠。

  我在等一個人,一個土生土長的昆山人,一個家在昆山的臺灣人。

  阿芬是我的小學同學,我們在一個村子長大。因為家境貧窮,阿芬初中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在一家商場當售貨員。2001年國慶節,一位男顧客到商場購買服飾,阿芬熱情週到的服務讓男顧客印象深刻,一來二往,兩人從客戶到戀人再到夫妻,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在這場婚姻裏,阿芬一直覺得自己是灰姑娘遇到白馬王子——高攀了。阿芬的丈夫阿偉是臺灣來昆山投資辦廠的臺商。

  自1989年首例涉臺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兩岸婚姻作為“兩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拓展了兩岸民間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阿芬是涉臺婚姻的當事人,期間的苦辣酸甜惟有她體會深刻。最初,阿芬的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阿芬年芳二十,阿偉三十齣頭,雖沒有結過婚,可是談過數個女友,兩人相差十一歲,在農村父母的眼裏,這差距實在太大。最關鍵的是阿偉家境富裕,阿芬來自農村小門小戶,臺灣那邊的公婆對阿芬這個大陸兒媳婦也是頗有微詞,阿芬的父母百般阻撓,就是怕女兒嫁到臺灣會被人家瞧不起。

  最後還是愛情的力量戰勝了重重阻礙。阿芬與阿偉結婚後一直生活在昆山。阿芬和一些來自臺灣的臺商太太相識相熟後發現,在臺灣家庭中,太太都是以丈夫為中心,夫唱婦隨。阿芬在丈夫面前也是低眉順眼,唯夫是從。

  2008年金融危機,阿偉的公司陷入困境。看到丈夫忙得焦頭爛額,阿芬突然意識到,一個家不能光靠丈夫打拼,自己也要創業。阿芬毅然辭去了商場售貨員的工作,用積蓄盤下了一家小超市,自己當起了老闆。昆山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是臺商之家,政企之家,阿偉的公司在企業協會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終於渡過了難關。為了幫助丈夫打開局面,能説會道的阿芬經常召集公司領導層舉辦家庭宴會,開展員工親子活動,並利用超市資源為員工準備節日禮品。

  從以前圍著丈夫轉,到後來圍著公司轉,把超市開到三家連鎖店的阿芬,眼界高了,格局大了,又開始參與到昆山臺協婦慈會的活動中。昆山臺協婦慈會除了幫助臺商太太們快速融入昆山生活、增進會員間的友誼、促進親子間的交流外,還會定期到昆山轄區內的敬老院、福利院、愛心學校進行慰問。阿芬利用自家開超市的便利條件,經常無償贈送水果糕點。

  十多年光陰悄悄爬上了阿芬的眼角,年近四旬的阿芬卻比以前更有魅力。丈夫在企業裏呼風喚雨,對阿芬卻是言聽計從。公婆對阿芬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好,每次來昆山小住都説昆山太美了,真不想回臺灣。

  改革開放以來,“自費辦開發區”而聞名的昆山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親商安商的“昆山之路”,連續多年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一。來昆山投資創業找工作的臺灣人也越來越多,現今已有超10萬的臺商長期定居在此,他們把昆山當成了第二個故鄉。

  阿芬在農村的娘家拆遷了,農民富裕了。阿芬曾經羞于在別人面前説自己是昆山人,經常頂著臺商太太的光環交友做事。後來,阿芬越來越喜歡在人前稱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昆山人,尤其是在那些來昆山工作的臺灣人面前,更是有種不言自明的自豪,丈夫阿偉也經常驕傲地自稱是昆山女婿。

  一陣崑曲《遊園》的手機鈴聲悠揚響起,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阿芬來電話説路上堵車,請我再等會。今天約好與阿芬見面,一來是敘舊,二來是做媒。阿偉公司有個臺灣小夥子想找個昆山姑娘結婚,阿芬讓我幫忙多留意。

  阿芬曾經在我面前感慨地説,如今昆山姑娘越來越“吃香”了。我笑道,誰讓她們的娘家是令人羨慕的大昆山呢? (作者:藍鴻)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