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是廣州市某醫院血液科的一名工作多年的護士,2018年2月7日的下午,她登上了從廣州直飛臺北的飛機。此次她出行的目的地是臺灣花蓮,但她並不是和她的同齡人一般,去臺灣自助行遊玩,而是肩負重任地,去臺灣東部的花蓮赴一場約。
其實在2月6日的深夜23時50分,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截至7日上午,花蓮已發生各級別余震26次,這是花蓮近50年來未曾見過的情景。
許是受地震影響,由廣州飛往臺北桃園機場的飛機,在降落前盤旋了許久方才降落。
下飛機後,表妹立即打開手機,收到公眾號新聞的推送,花蓮震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更新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天的16時48分,花蓮地震中的遇難人數增至7人,受傷254人,仍有88人失聯。
面龐清秀但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表妹,眉頭微微一皺,但她沒有遲疑,火速辦完相關手續後,她又繼續乘火車往震中花蓮趕。
表妹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救助她們醫院重型再障患者,為了在移植倉中等待的重型再障患者從花蓮取回救命的造血幹細胞。
表妹醫院的患者鄭某是一位重型再障患者,只能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根治。然而,患者的親人和中華骨髓庫裏,都沒有尋找到合適配型的造血幹細胞。幸運的是,在亞太地區最大的骨髓庫臺灣慈濟骨髓庫,找到了與患者合適的配型。
臺灣慈濟骨髓庫的造血幹細胞醫院對島外的服務點,只設立在嘉義大林和花蓮兩個地點。表妹這次需要提取幹細胞的地點正是位於震中花蓮。
經過前期的協商和準備,為患者回輸造血幹細胞被確定在2月8日。在這之前,患者被送進了移植倉進行預處理,降低全身的免疫細胞,為移植造血幹細胞做準備。
按此前約定,為了取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救命骨髓”,身為該醫院血液內科護士骨幹的表妹已買好了2月7日去花蓮的飛機票。
然而,強震來襲,去還是不去?素未謀面的臺灣供者,也會依照約定來花蓮嗎?
看著不斷刷新的地震資訊,表妹所就職的醫院血液內科的醫務人員們陷入了焦灼之中。
一方面,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就在災區,醫院和供者的受災情況仍未知;另一方面,在移植倉內的患者等待著骨髓的來臨,若不能及時取回,他可能有生命危險。而前往震中取骨髓的表妹,同樣也面臨著余震的風險。
終於,臺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報來平安,表示可按約定為患者配對、尋找捐贈者,並採集細胞。因此廣州醫院這邊也信守承諾,7日下午,身負重任的表妹登上了飛機。
下飛機後,表妹一路上可以看到有的建築物坍塌、廣告牌跌落、路面出現隆起。她後來向我回憶,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余震不斷,隨時襲來的震感“仿佛以前帶著孩子們坐的海盜船”。
每逢余震發生,地鐵、火車也需要停下等待,表妹在地鐵上看到移動電視上播放的臺灣媒體公開的一段視頻,在一個房間,發生地震瞬間,有位媽媽驚醒,第一時間護住孩子。而站在床旁邊的丈夫立即衝回床上用身體保護母子倆,這時監視器卻被震掉。
在危險發生時,我們第一反應往往是本能反應,表妹説這位爸爸的本能反應不是逃跑,而是保護自己的家人,讓人又看到在災難面前所涌現的最真最寶貴的親情。
表妹還説,不知這一家3口最後是否被救出,只能祈禱他們能安好。
到達花蓮的慈濟醫院後,臺灣的骨髓供者也沒有因為地震延遲,在7日如約來到花蓮入院捐贈。
8日清晨,余震仍不斷,表妹拎著裝有救命幹細胞的箱子,在臺灣方面的幫助下,馬不停蹄地往廣州回趕。
當日的晚上,廣州的患者就用這份來之不易的骨髓順利完成了移植。
不得不説,這是一場有關生命的約定!
是臺灣造血幹細胞供者和大陸、臺灣兩岸的醫務人員在遭遇強震的情況下,依然按照原定計劃捐獻、採集和取回細胞,讓患者獲得重生的偉大壯舉。
是兩岸同胞間血濃于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直接的體現。(作者:許麗雯)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