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有感

2019年01月23日 13:24: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我的家鄉在雲南一個偏僻的小鎮,小鎮遠離城市中心,交通不發達,經濟發展緩慢。但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意識中就有一個非常熟悉的地名能讓我脫口而出,那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

  珠江的江水逆流而上來到雲南,時光回到抗日戰爭時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遠在窮鄉僻壤的曾祖父留下了僅僅9歲的的孩子(我的爺爺),和兩個弟弟報名參了軍,出滇抗戰。抗戰勝利之時,全家人都高興可以一家團圓的時候,國民黨又發動了內戰,共産黨的隊伍勢如破竹。1949年國共內戰局勢勝敗已見,先後大約兩百萬軍民撤退到臺灣。曾祖父就是其中的一員。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家中的人都以為這些親人已經亡故的時候,臺當局宣佈在大陸有三等親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1987年12月起,可以赴大陸探親。但以每年一次為限,除了有特殊的原因外,每一次最多可以停留三個月時間,並選定臺灣紅十字總會負責辦理此事項。且必須通過香港往返,以間接的方式前往大陸。

  斷絕三四十年的家鄉大門終於被打開。曾祖父的兩個弟弟回到了家鄉探親,遺憾的是曾祖父在去到臺灣不久已經病逝,兩個弟弟一直在臺灣生活成家。以後的每年,臺灣就會有很多親戚回到這個小村子探親,讓這個親情的紐帶不斷發展壯大。

  記得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去了臺灣後仍然唸唸不忘祖國。在臨終前,拖著生病的身軀,寫下臨終詩《望大陸》,詩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于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如今,鄉愁不再是“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從《告臺灣同胞書》到今天走過的40年裏,大陸和臺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指出: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為了祖國的統一和強大,無數革命前輩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時代的兩岸兒女當相向而行,有所作為!

  統一祖國,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神聖使命。時代在前進,形勢在發展。我們早一天完成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創造我國空前未有的光輝燦爛的歷史,而與各先進強國並駕齊驅,共謀世界的和平、繁榮和進步。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一光榮目標共同奮鬥。(作者:李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