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9年01月23日 10:16:5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父親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已的一生竟然同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發生時,父親剛上軍校。軍校畢業後被分到了福建的高炮連,也參加了炮轟金門。先是實彈,再是宣傳彈。對金門實行單日打雙日不打之後,父親每年固定的開炮次數是180次,18年3240次,平均每次以5發計算,18年中父親打了16200發炮彈。我方打炮,對方也打炮,炮彈不時在我們身邊爆炸。為了防止對方的炮火,不打炮的時間父親就挖戰壕,光膀子,只穿一條褲衩,挖累了,倒地就睡,睡一會兒起來再挖,人都成了泥人土人。熱時一身汗水,冷時一身泥水,白天晚上大都生活在陰冷潮濕的坑道中。父親唸唸不忘道:“有一次半夜,突然一發炮彈打過來,落在我旁邊不遠,還好有一塊石頭擋著。”有戰爭就有犧牲,父親親眼看到一個戰友就犧牲在炮旁。解放軍對金門單打雙不打的宣示性炮擊,持續了大約二十年的時間,是在用戰爭的方式進行和平的忠告。

  父親從一名炮手就成了一名新聞工作者,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的時間相巧合。因是半路出家,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業務水準,父親吃了很多苦。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每天都是很晚回來的,甚至很多天都看不到父親那熟悉的身影。這時我便會纏著問母親:“爸爸怎麼老也不回家呀?”母親便會放下手中的家務,把我抱在懷裏説:“你爸剛換了一個崗位,就象你們學新的知識一樣,爸爸要復習功課。怎麼想爸爸了?”“是啊!”我應了一聲。就是憑著一股鑽勁,父親的文筆慢慢地在全軍小有名氣,最讓父親引以自豪的是,父親的一篇對臺文章被上級單位以內參形式轉發軍級單位。

  百萬大裁軍父親轉業回到了地方,成為家鄉的對臺辦主任。家鄉是有名的僑鄉,為了摸清僑情,上任伊始,父親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在全市32個鄉全面鋪開僑情普查,這次普查剛好是大伏天開始。一個月後,普查出海內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6230人,家鄉第一次有了僑情的準確數字。代價是父親曬黑了一圈。工作之餘,父親主動深入臺資臺屬企業和廣大臺商臺屬當中,全面了解掌握企業生産經營情況和臺商臺屬的生産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父親撰寫的《臺商來大陸最愛帶的物品是什麼?》調研文章,被中央廣播電臺海峽之聲採用。

  因工作關係父親有機會去了一回臺灣,特意去了一趟金門。當年炮戰,我們將47萬多發炮彈傾瀉到金門的軍事工事上,後來反倒孕育出金門的一份産業,用上好的炮彈鋼料打造鋒利的菜刀,而且返銷到大陸來。父親在金門的時候偶遇一國民黨老兵,炮戰發生的當天,他在金門擔任憲兵地面部隊。他回憶起這個令他終生難忘的一天:“1958年8月23日的下午大概五點左右的時候,向金門發炮。打的好兇,那麼多的炮彈,像珠子斷了線一樣。嘩,這個東面的,西面的,南面的,一起落下去了,把那個金門,當時我們看呢,一片煙霧,一片火海。”金門開放旅遊後,菜刀成了大陸游客必買的物件,這名老兵笑稱“大陸當年送去的炮彈,如今變成菜刀回到大陸”。就是因為這句話,父親購回了金門的三件寶之一金門菜刀。

  如今父親已經退休,父親每晚必看海峽兩岸節目我。我知道這是父親在繼續“伏櫪”,皆為他的臺灣情結使然。(作者:黃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