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來大陸讀博的臺灣朋友

2019年01月23日 10:27:3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認識古騰,是在唐代文學研讀課上。

  他聽講的時候,總是神情嚴肅,筆記工整又細密。課間他還在鞏固所學的詩文,或思考疑難問題,或饒有興致地吟誦。每次下課,他總會恭恭敬敬地向授課老師鞠躬道別。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他聊天,才知道他來自臺灣,之前是世新大學的碩士。他在讀碩士期間就到大陸做過課題,那時候兩岸“大三通”已經實現多年,他探訪了上海的幾家廣告公司,研究女性廣告的策劃案中折射的大陸社會性別觀念的變化與發展,結果讓他驚喜。

  大陸社會多元的文化、迅猛的發展和豐富的機遇讓他印象深刻。回到臺灣後,在考慮讀博高校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大陸包括985工程高校在內的諸多大學都接受臺灣學生申請。於是在家人的支援下,他申請了大陸高校的傳播學博士,希望能夠帶給自己全新的視角和廣闊的空間。而在確定自己的博士研究計劃的時候,他希望能夠研究臺灣與大陸的合拍片中的同源文化和思想融合,以及技術與投資等方面的合作模式。

  來到大陸的高校後,他不但如願以償地在導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開展自己的研究,進入各大電影公司進行調研、訪談,而且他還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大陸高校的文學系、歷史系的課程正滿足了他對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古代歷史的求知欲。最讓他興奮的,是能夠在這所百年曆史的大學裏聽家學深厚的老先生談自己帶領團隊為國家建立甲骨文線上數據庫的過程。于他而言,這樣的探索不但運用先進科技,走在了國際前沿,而且對於承繼中華傳統意義深遠。

  他這學期選擇了旁聽唐代文學、明代歷史和當代文化思潮這三門課,他還會主動與老師們交流自己的心得。在世新大學的時候,他也曾聽過教授們開的中國文學與歷史課程,發現與大陸的治學思路和方法有許多可以互補之處。作為一個求學于兩地的學生,他欣喜于看到兩岸越來越頻繁的學術交流活動。

  我和古騰互加了QQ,我會經常把我對於大陸社會的觀察和思考與他分享,他也會把他在大陸各地旅遊的發現與我交流,他常常讓我對於習以為常的現象有了新的視角和進一步思考的興趣。古騰非常忙碌,旅遊、考察之外,他也認識了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們,和他們一起參與各類活動。

  古騰還做了一件讓我佩服的事情——教閩南語。其實學校裏本來已經有了不少的語言類社團,但是大多數都是有助於求職與社交的如英語、日語、韓語等。閩南語對於大多數以普通話交流的大陸學生而言並不常用,但是古騰認為學習方言是文化理解的一把關鍵鑰匙。

  一方面,閩南語作為方言在兩岸都有式微之勢,對於多元文化的關注和守護是兩岸青年的共識,也需要青年人的積極行動。另一方面,閩南語作為兩岸的紐帶之一,語言中的相通之處增加了我們的認同感,語言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變異也讓我們去發現不同的風俗。古騰以語言學的視角、非功利的心態幫助感興趣的同學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學習閩南語,無疑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

  古騰邀請了他來自廈門的室友和他一起開發閩南語課程,兩人還真發現了各自所講的閩南語的一些不同之處,通過分析原因也有了更深層的發現。兩個人通過閩南語課程的教學關係也更緊密了。

  古騰身上的嚴謹、執著常讓我感動,他作為青年對於兩岸溝通交流的推動、對於社會事務的關心也讓我發現了自己之前的局限性。

  關於未來,我也與古騰有過討論。古騰希望繼續去歐美做科研,然後回到大陸發展自己的事業。大陸吸引他的,是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活力。

  古騰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大陸高校提供給包括臺灣學者在內全世界人才的優厚待遇和廣闊平臺對於他很有吸引力。他還暢想過,在大陸提供的舞臺盡情實現自己的價值之後,能夠在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成都、麗江等“仙境”度過自己晚年。

  我們要相信兩岸的未來,兩岸的青年,相信大陸與臺灣在學術、文化上的聯繫與融合會更加深入、密切!(作者:程涵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