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從道教交流看傳統文化在海峽兩岸關係中的作用

2019年01月18日 16:24:1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月前率兩位博士生去臺灣做田野調查,回來後適逢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活動。作為一位多次訪問臺灣的學者,我也不禁想發表點看法。

  這次去的城市是號稱“綠營根據地”的高雄,當時韓國瑜剛贏得選舉當選市長,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的歷史。各種媒體對他炒作得很厲害,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競選時的一句口號,叫作“人進得來,貨出得去”,意思是要搞好與大陸的關係,爭取大陸民眾赴臺旅遊,並使臺灣産品賣到大陸,以此增加高雄人民的收入。這句口號很直白,也很管用,或以為這是他贏得競選的關鍵。

  不過,我卻以為在兩岸關係中,政治、經濟等方式固然有其影響,但文化的相互交流,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交流,也同樣有著巨大作用。

  我第一次到臺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當時臺灣道教界的前輩龔群先生,為了加強兩岸的文化交流,曾組織過一次學術研討會,邀請大陸十余位學者參加,並參訪台灣各地的高等院校和道教宮觀。我是當中最年輕的學者。研討會結束後,曾組織我們到島內進行考察,所訪有臺北指南宮、松山慈惠堂、高雄道德院以及“中華民國道教會”等宮觀或機構,所見有高道大德。記得我們所到之處,各地學者與宮觀皆給予了非常熱情的接待,而大陸學者與他們的友誼也一直保持到今天。

  後來我曾多次到臺灣訪問,臺灣朋友們也經常到大陸來交流。時光荏苒,我發現進行交流的臺灣朋友逐漸不是當年那些前輩了,而多是他們的子女,於是心中難免生出許多感慨!仔細思考他們為何不懈地一代接一代地與大陸進行交流,我認為是中華傳統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眾所週知,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不僅在中國大陸具有很大影響,而且在臺灣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傳播。臺灣道教雖然門派眾多,但卻無不奉中國大陸為其根源所生、祖庭所在。作為一名研究道教的學者,我知道當年第63代“天師”張恩溥從江西龍虎山移居臺灣,曾在臺灣創立“中華民國道教會”等組織,實為臺灣島內道教的精神領袖;這種精神上的認同,由目前仍有很多臺灣道徒源源不斷地赴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認祖歸宗、接受經籙,可以窺知一斑。這種認同,或可詮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一語。

  但我真正感受到“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卻是月前去臺灣做田野調查時看到的情景。去年我就接到高雄道德院主持翁太明道長的邀請,希望我作為學術界的代表,帶兩名博士生去觀摩她組織的大陸道教神像巡遊臺灣活動。因為知道2016年底高雄道德院曾與四川省聯合舉辦過“青城山祖天師像巡遊臺灣”活動,同時也希望帶學生赴臺灣做一次系統的田野調查,我決定赴臺進行觀摩。在臺灣10余天的觀摩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當地民眾沿途擺設香案甚至叩頭禮拜,非常虔誠地迎接來自大陸宮觀的神像,場面令人震撼!從中,我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在維繫海峽兩岸關係中的作用,深感中華文化確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

  從臺灣回來後,我又接受中國道教協會的邀請,赴江西龍虎山參加兩岸道教界的迎春座談會。會上得知,目前臺灣的道教宮觀近兩萬座、信徒則超1000萬人。我心裏想,這1000萬人乃是維護兩岸和平統一的中堅力量,值得加以重視。(作者:郭武)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