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風雨兼程數十載 兩岸同胞心相連

2019年01月18日 11:12: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漂泊天涯的流浪者,哪個不想家?遠離高堂的遊子,哪個不思親?這是人之天性,人之常情。

  但是,一灣淺淺的臺灣海峽,僅僅200公里的海面,由於人為的阻隔,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阻隔著兩岸親友的音信,阻斷了兩岸同胞的來往,真是“一水之隔,咫尺天涯”。隔海相望,天各一方。

  整整幾十年啊!我們不能直接收到親友的一封來信;聽不到他們的笑語歡聲;更難看到他們的英姿身影……。

  多少個中秋夜,我們只能倚窗望月,拜託高挂星空的明月,帶去我們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在每年除夕的爆竹聲中,思親之情,涌上心頭,但只能仰天長嘆,親人啊!何時能相見何時再團圓!

  而離鄉背井幾十年,長居臺灣的同胞,他們更加想念故土、親人。但面對重重關山、茫茫滄海。他們無可奈何、束手無策,只能望著大海呼喚:雙親啊!您們是否健在?妻兒啊!你們現在何方?在撕心裂肺的掛念中。他們只能以詩排憂、借酒消愁。如湖南湘西吉首籍臺胞田景章先生他在詩中寫道:

  臺灣雖然好,孤身當客遊。

  西望落日去,多少故鄉愁。

  浪跡天涯已白髮,處處飄零處處家

  四十餘年千里外,鄉情縈繞淚如麻

  有的臺胞思親心切,歸心似箭,捨生忘死也要奔回故鄉。湘西永順籍臺胞胡文輝先生。1949年他隨國民黨部隊進入臺灣。18歲考入“臺灣陸軍軍官學校”。後晉陞到中校軍銜(1976年退役)。當年,他這種身份是禁止回大陸的。但他不顧一切,冒著風險帶妻兒以觀光旅遊為名,從日本東京繞道回湘西。由於離家數十年互不聯繫,等他到家時父母早已雙亡,面對的是兩堆黃土。他們只能以淚洗面,跪在二老墳前祈禱,願父母在天堂安息。胡先生了卻他回故鄉見親友的心願,至於回臺後受到何種處分,他都無所謂了。

  1978年春,在美國讀書的表妹回湘西探親。我詳細地詢問了他們在臺灣的情況。客居臺灣的湖南、湘西老鄉非常團結,他們還成立了同鄉會。為了排解鄉思鄉愁,他們會從電視上、書報雜誌中,發黃的照片裏,來尋覓家鄉的蹤跡,回憶故土的一草一木和刻骨銘心的天倫之樂。如果得到一張從大陸帶回的花鼓戲唱片,老鄉們會高興地聚在一起,全神貫注地傾聽。聽到熟悉的唱腔,濃濃的鄉音,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要是有人千方百計弄到一瓶湘西産的“酒鬼”酒,那就把它當作珍寶,平時都捨不得喝,想到故鄉時,把它拿出來看一看,聞一聞。非要等到過年時,親朋好友相聚一堂,才拿出來每人分享一口,品嘗家鄉的味道……。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40年前的元旦,也就是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它像吉祥的報春鳥,給兩岸關係帶來勃勃生機,也給兩岸同胞帶來福音。當《告臺灣同胞書》傳到臺灣島內,數以萬計的大陸籍老兵,再也壓抑不住祈盼回鄉的心情。

  回首往事,為國民黨出生入死,戎馬生涯大半生。入臺後望穿秋水、望斷雲山,從青絲望到白髮都不能與親人團聚,《告臺灣同胞書》如春雷貫耳,驚醒他們的思鄉夢。

  1987年6月,數萬名老兵集聚臺北市,舉行“想回家,怎麼辦”的演講大會。參加的老兵每人都穿上寫著“想家”的白色襯衫。高呼“我們要返鄉”“我們要回家”的口號。大會開始,老兵合唱團高唱“母親,我多麼想念您。我的媽媽,您在何方”?

  面對勢如洪水的壓力、臺灣當局也感到輿論可畏、民心難違。終於在1987年秋宣佈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兩岸恢復民間交流。

  2008年12月15日,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共同簽署有關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的三項協議正式生效。艱辛曲折幾十年的風雨歷程,終於化繭成蝶。真正實現了全面直接雙向兩岸“三通”。

  當我從電視和報紙看到這一消息後,喜悅的心情無法平靜。12月19日到郵電局,給臺灣親人寄了信和賀年片,托海風帶去我們全家的新春祝福。這是1949年後,我們從郵局寄出第一封直達臺灣的家書。它也是湘西自治州,在兩岸“三通”後,直達臺灣的首封信件。

  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的今天。作為臺屬,我會告訴臺灣親人及他們的朋友,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講話“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惜自己眼睛一樣珍惜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作者:楊傳賢)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