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臺灣青年vs大陸青年

2019年01月08日 16:51: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徵文選登

  【編者按】1月2日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

  這篇來稿聚焦于海峽兩岸的80後青年關於下一代教育問題,反觀臺灣青年的“小確幸”時代VS大陸青年的“激烈競爭”時代。臺灣年輕人應學習父輩們不滿足“小確幸”,參與跟大陸年輕人的競爭,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親愛的鳳:

  那天我突然問你,“以後要是有孩子,你會願意讓他在大陸還是臺灣長大?”。我以為你會很不屑于回答我這個問題,跟我胡謅一番。但你卻半開玩笑地説,“那還是放在大陸吧”。

  我幾乎要相信你是在説反話。

  平日我們似乎習慣於吐槽中國大陸的各種問題:糟糕的空氣污染、堪憂的食品安全,嚴峻的醫療環境。不過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你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你們這個世代在臺灣生長的青年,用村上春樹發明的話來形容就是“小確幸”。這個流行于寶島大街小巷的詞語,形容的是青年們的一種狀態——即滿足於期待的小事剛剛好發生在你身上時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與滿足。你們這代臺灣年輕人在這一社會思潮下追求平靜和淡泊,失去了前進與開創未來的動力,生活態度變得更為現實,所追求的只是簡單的、小小的、實實在在的生活狀態與個人小理想。還記得佔領“立法院”的某反服貿學生發表的宣言:“我們相信,臺灣是可以讓青年實現創業夢想,開咖啡廳、開個人公司,可以靠自己打拚就能變成‘頭家’的創業天堂”。這是臺灣新一代部分青年的夢想與追求。

  反觀我們這樣的大陸年輕人,從小卻是從激烈的競爭中走過來的。從小學到中學,從高考到考研,千軍萬馬闖過獨木橋,不容有得半點閃失。 有人擠過去了,看到了美好的彼岸風景,而有的人卻被擠下去,淹沒在滾滾的浪潮,只得換條路重新再走。在大陸,不是所有令人嚮往的工作都能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實現夢想,青年光鮮的表面背後,付出的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網上有帖子説,中國大陸的80後是最慘的一代。

  1980年開始計劃生育,80後成了獨苗;現在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造就了一大批80後的老光棍註定找不到老婆。1997年,大學開始收費,80後已經17歲開始步入大學;2004年房價開始大漲,80後已經24歲,面對高企的房價,只得東拼西湊,咬牙硬買。2015年,中國實行二胎,80後成為生育主力軍;在即將退休之時,將會出臺延長5年退休方案,而80後或許正好趕上這個退休延長方案……前不久,某媒體還傳出,為了提高生育率“建議強制收取生育基金”的奇文。

  給大陸年輕人剩下的,只有拼。

  還記得我童年發小孟孟嗎?他從一個北京不知名的大學畢業後,在老家蟄伏了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裏,他白天爭分奪秒工作,夜晚在家刻苦學習專業。在所有同事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暗自考下了會計證、證券從業證、美國精算師資格證……由於業務能力突出,領導正準備提拔他升任科長,就在那天,他在辦公室收拾完東西,向領導提出了辭呈。原來,他從十萬個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中央的公務員,回到了北京。後來的日子,自然是美好又富足。

  其實,往回看幾十年,你的臺灣父輩們遠不滿足於“小確幸”。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愛拼才會贏”是臺灣人拼搏的真實寫照。父輩們靠“愛拼”精神,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奇跡,1990年,臺灣GPD甚至一度接近中國大陸的一半。由此,臺灣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成為世界華人的驕傲。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

  當然,沒有理由要求你去父輩們相比,或者為了符合父輩對你的想像而活。但是讓臺灣年輕人參與跟大陸年輕人的競爭,我想這個可以有。

  關於下一代的教育,我相信你已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此致 敬禮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