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9年01月08日 16:49: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徵文選登

  【編者按】1月2日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

  這是一封給已逝奶奶的信,奶奶在1949年隨丈夫遷往臺灣,但一直心繫故鄉山東,2014年,主人公順利到復旦大學求學,並有機會到山東參訪交流,開啟了在大陸的尋根之旅。

  給秀英: 

  2009.09.19那日的清晨,我永遠也忘不了… 

  今天是9年前你離開的日子,這些天來我總是想到你 

  思念方覺海非深,原來啊!想念你是可以比大海還要深的。

  (我的奶奶陳秀英,攝于1991年) 

  1949年 

  你和正芳隨部隊赴臺,由基隆登陸,而後輾轉遷往高雄定居,這一住便是一甲子的歲月。 

  你的丈夫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在大陸時已退役成為公務員,帶著新婚不久當時年僅19 歲的你遷往臺灣,正芳原以為只是暫時地離開,沒想到這一別,此生再也沒有回到山東泰安,回不去的故鄉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將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龍應臺這句話,每每讀來,都讓我想起你和他。 

  “我當初都是被他騙來臺灣的,早知道會回不去,我説什麼也不會跟他走的啊!”我從沒有見過正芳,但這句話卻常聽你挂在嘴上説。 

  其實,你還是比正芳幸運的。 

  1992年回到山東探親的你,還見到了老家親人,幾十年來的空白,用短短十幾天的相處來填滿。 

  “我是山東人,也是臺灣人啊!我要住在臺灣,因為這裡有我的家,我回去幹什麼?那裏我誰都不親不認識了啊!”這是每當我問起你想不想山東時,你最常回我的答案。 

  我覺得你和正芳的故事比什麼古裝歷史劇都精采,可你卻覺得電視劇“還珠格格”比什麼都要好看。而且,比起小燕子,你更喜歡紫薇。 

  原因很簡單,因為劇中的紫薇是山東濟南人,而濟南就在你們泰安鄰近的北方,你總説你老了,走不動了,就看看電視裏的山東,再吃吃幾粒饅頭,還有水餃,這樣也很好。 

  直到你離開後,一位與你交情深厚的老鄰居和我們説… 

  “趙媽媽以前有提到,如果哪天走了,要我跟你們講,她什麼都不要,只要給她燒一架飛機,好讓她跟趙爸爸可以一起回山東去,她説人從哪來,就要回哪去。” 

  我那時才明白,你生前説過的不想回大陸,回去又不能做什麼的話,其實只是一種嘴硬。 

  “遠離家鄉不勝唏噓幻化成秋葉,而我卻像落葉歸根,墜在你心間,幾分憂鬱幾分孤單都心甘情願,我的愛像落葉歸根,家唯獨在你身邊。”那時一首王力宏的“落葉歸根”陪我度過好幾個想起你的夜晚,我總是在想,是什麼樣的力量一路伴你從山東到臺灣。通過歌詞,我試著揣摩你的心境,好像這樣就能離你更近一點,把你留住,不讓你從我腦海的記憶中離開。 

  正因為想認識你口中的家鄉,所以4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大陸,開始一段很美好的日子。 

  2014年9月我前往復旦大學當交換學生,一直覺得是你的牽引才讓我得以順利出現在這裡。 

  當學校港澳臺辦公室老師説要帶我們去山東(濟南、泰安、 曲阜)進行教育參訪時,我欣喜若狂,心想哪有那麼巧的?大陸那麼大,那麼多省份,怎麼就剛好挑中你和爺爺的故鄉,一定是你,是你的安排吧!我對自己這麼説。 

  那是你離開後,我最最真切感受你在的一次。 

  歷經五個小時左右的高鐵後,從上海到了濟南,多想告訴你,你看我來了,先是紫薇家鄉的大明湖,明天我就要登泰山,前往你的家鄉了。 

  “這饅頭好硬啊!” 

  “這菜怎麼那麼油那麼鹹啊?吃好多次了。” 

  “唉呀,又是這個魚和芋頭啦。” 

  正當同桌的同學們大都抱怨起這滿桌的魯菜有多吃不慣時,我卻一匙接著一匙舀起大白菜燉肉丸子,一口一口把那乏人問津的糖醋魚挑個精光,真的,這些菜跟你煮得真像,小時候不懂珍惜,只知道抱怨,抱怨你下午四點不到又煮了一堆菜,這樣一來,我想吃垃圾食物的如意算盤又被打翻了。 

  那時最讓我害怕的是,每次桌上出現了燒芋頭,你必定會把整鍋白飯都抹上,這對討厭吃芋頭的我來説,真是災難現場啊!從未想過那時的噩夢,在我真的到了山東後,成了一場最幸福的夢,美得讓人不想醒來。 

  原來有時候懷念一個人,竟是通過那個人煮的菜,無論原來是愛或不愛。 

  好不好吃都是其次,重要的是眼前這些菜之於我的意義。 

  同行的兩個老師一聽到我的祖籍是山東,便熱情地向我問東問西。 

  “原來是小山東呀,你爺爺奶奶山東哪的啊?” 

  “泰安”我如是説。 

  “唉呀,泰安啊!我們這不就是要登泰山了嗎?那麼巧,你是這裡人呀。”  

  “是啊,祖先來自這裡的這裡人。”我笑著答。 

  幾天下來,一行人吃魯菜吃到怕了,我仍舊很享受。只是我心中困惑,怎麼遲遲不見傳聞中的山東水餃登場呢? 

  離開山東前最後一頓午餐時,我忍不住嚮導遊説起。 

  “杜導,好可惜都沒吃到山東水餃,原來在魯菜裏,水餃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的呀?” 

  “哈哈沒吃到水餃這樣啊,那留著下回再來嘛。” 

  就在用餐接近尾聲時,服務員突然送來一大盤水餃,杜導接著説,這是我們臺灣同學的心願嘛,他聽到了,就來圓一回水餃夢。 

  奶奶,你知道嗎?這水餃雖然沒有比你包得好吃,可是我卻被這盤水餃背後的人情味,感動地一塌糊塗。奶奶,謝謝你冥冥之中的安排,一趟山東尋根之旅,畢生難忘。 

  2016年秋天,我來到北大,成為研究生,眨眼也2年了,一路上結交了許多要好的朋友,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此心安處是吾鄉。奶奶,我想告訴你如果沒有你,我不會擁有這些故事,海峽的兩岸都有我牽掛的一切,有時在這裡遇到説著方言的老人家,我都會想到你,想到你以前也是這樣子和我説話,這讓我感受到很親很親...這也是為什麼我那麼喜歡待在大陸的原因吧! 

  一直覺得兩岸的90後是兩岸的希望,我們越是親近與理解,兩岸的明天會更好。我們不像祖先們在動蕩的年代,是無以復加的福氣,我對臺灣的愛很深沉,對大陸的也是,兩邊都是家,都要好好的。 

  魯萬萬

  寫于2018.9.19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