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文化走出去,中國故事更“有范兒”

2018年01月03日 10:20:00來源:央視網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以“天下一家”四個字,表明瞭中國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立場和態度。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天下一家”,寥寥幾個字,傳遞出了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理念。

  無論是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還是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中國的外交理念裏都少不了中華文化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思想和智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讓外界更好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無疑是一條“捷徑”。

  文化是最好的“使者”,促民相親心相通利相融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世代傳承、演化延續的生命基因,是價值認同、思維習性、生活方式、精神愉悅的集中體現。“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的交流互鑒,將有助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開心扉、心心相通,從而進一步拉近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距離。

  有識之士認為,文化衝突不利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惟有文化融合才能讓世界更美好。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訪華,第一站就到了故宮。眾所週知,故宮是了解中國歷史、認知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一安排讓特朗普當晚就在推特上就中國的歡迎方式錶示感謝和讚嘆。與這一安排相輝映,特朗普在寶蘊樓展示了外孫女阿拉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誦三字經和唐詩的視頻。視頻隨即在網上刷屏,阿拉貝拉也因為熱愛中華文化而成了備受中國人喜愛的“網紅”。民相交、心相通、利相融,兩國外交因優秀的中華文化得到更好的詮釋,不僅促進了兩個大國間的關係,也將推動兩國人民密切友好往來、深化互惠合作。

  中華文化走出去,中國故事更“有范兒” 

  “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中華文明作為“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具有相容並蓄、海納百川的人文精神。從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中氤氳而起的自信和力量,激勵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艱苦奮鬥、創新創造、矢志復興,創造了超越物質層面和經濟學意義的“中國奇跡”。

  中國的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的經驗值得學習。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近10%,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讓7億多人擺脫貧困……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是由無數可歌可泣的中國故事構成的,不僅激勵著中國人民,在全球範圍內也具有認同價值。眾所週知,當下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一些試圖在困頓中尋求希望的國家和人士,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亟需從中國發展的故事中找尋自身發展的答案。中國發展的素材精彩紛呈,中華文化流傳千年、厚重凝練,二者相結合,必將産生動人的故事,催生撼人的力量,為人類文明發展史再添華章。説白了,中華文化走出去,中國故事將更精彩、更“有范兒”,世界人民才能了解到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面的中國。

  中華文化傳播中國智慧,推動世界更加美好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説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正如這首歌曲中所唱的,如今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越來越多,全球除中國外已超1億人。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越來越有話語權,越來越有“聽眾”。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問題,國際社會越來越渴望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

  近幾年,中國著眼人類長遠發展和世界美好未來,先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旨在“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開闢人類更加繁榮、更加安寧的美好未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終極目標,也是如此。中國人民歷來講求以和為貴、協和萬邦;中國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都有所體現。總而言之,中華文化走出去,是應世界渴望聽到中國聲音之需求而動,是為了向世界展現更真實、更立體、更全面的中國而出發。

  中華文化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更好展現在世人面前,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這對中國和世界來説,都是好事。它將促進世界民相親、心相通、利相融,促使人們攜手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者何建華繫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