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仁:人民觀是毛澤東思想的本質

時間:2013-12-26 11:13   來源:光明網

  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懷念我們的偉大領袖,更加敬佩他老人家的雄才大略、人格魅力和光輝榜樣。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可以説是蓋世無雙,世人皆知,人民感恩,連對手也不得不佩服。我在想,他老人家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舊中國何以能夠締造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産黨?何以能夠締造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民軍隊?何以能夠用短短28年時間就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何以能夠很快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並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制度?何以能夠為我們黨我們軍隊我們國家建立起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法規制度?何以能夠創造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何以能夠得到億萬人民群眾衷心地擁護和愛戴。就是犯錯誤的時候人們也能夠理解和原諒他,認為他的錯誤是為人民犯的,是探索中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在他逝世幾十年後人們仍然深情地懷念他敬仰他,這裡的道理究竟在哪?想來想去,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毛澤東同志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是一個一生中和人民心連心與人民共甘苦的人,是一位深得黨心、軍心、民心的人。毛澤東為中國人民創造的蓋世輝煌,集中到一點就是毛澤東的人民觀。人民觀是毛澤東思想的本質,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寶。毛澤東同志的智慧、力量、魅力、威望都根植于貫穿于蘊藏在人民觀這個根本之中。這就應了響徹中國大地的歌詞“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您一心為我們,我們擁護您”。毛主席的人民觀至少包涵以下四點:

  一、徹底的唯物史觀

  毛澤東同志歷來堅持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反對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他鮮明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他一貫堅定地認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堅信世界上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他反對天才論,認為天才就是比較聰明一點。人的知識才能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從人民群眾中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他多次在群眾集會場合高呼“人民萬歲”的口號。基於此,他堅信只要把中國人民發動起來,革命就一定獲得成功。在他學生時代舉辦湘江評論雜誌就大膽明確地提出“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力量最強。”“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我們不幹誰幹。”立場態度是多麼的鮮明和堅決。之後,他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做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堅決地依靠無産階級領導人民群眾起來推翻三座大山,“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他把人民群眾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人民才是真正的上帝。説我們的事業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得罪不得,誰得罪了誰就要垮臺。先是提出我們的黨要“為群眾服務”,後來逐步演變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思想被寫入黨章,作為我們黨和軍隊一切行動的根本宗旨。

  毛澤東同志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革命初期就提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 。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正是在毛澤東人民觀指導下,才把億萬貧苦農民團結在我們黨的周圍,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源動力,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革命隊伍。我們軍人都在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涵就是建立一支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兵民是勝利之本,中國武裝鬥爭的勝利就是人民戰爭的勝利。

  毛澤東同志倡導和創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從理論到實踐上實現了新的飛躍。早在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就將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建立屬於人民自己的政權而努力實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就是毛澤東以人民觀思想為指導,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雖然只經歷了短短4年,但在體現人民觀思想和人民民主政權內涵方面,譜寫下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一是建立了工農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體制,其組織形式是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二是實施了廣泛的民主選舉,規定凡居住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內的居民,凡達到法定年齡的,不分性別,民族,宗教,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剝削分子除外)。特別是,對於不稱職的代表,選民們有權將他們撤換和召回。這種民主選舉和民主罷免相結合的制度,以及有利於工農群眾參與選舉的機制,使勞苦大眾參政議政的願望得以實現。三是探索了民主監督機制,黨和蘇維埃政府成立工農檢查部,負責檢查蘇維埃政府頒布的各項法令的執行情況,在工農檢查部設立控告局,專門負責受理工農群眾對蘇維埃機關或國家經濟機關的檢舉控告,並派人對其控告事項進行調查;在蘇區的《紅色中華》、《鬥爭》等刊物上開設專欄,登載工農群眾和各方面對黨和政府人員的批評意見,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利用抗日民主政權可以合法存在的有利條件,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進行人民民主政權的實踐探索。除繼承中華蘇維埃時期的傳統制度外,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的人民民主政權還建立了參議會,包容了根據地內擁護抗日又擁護民主政治的宗教人士,甚至一些反動分子的家屬子女等各階層人士。它既是一個民意機關,也是最高立法機關,權力機關和監督機關。為團結各階層人士建立起“三三制”政權。所謂“三三制”,是指在政府工作人員中實行共産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佔三分之一的組織形式。實踐證明,陜甘寧邊區各級人民政權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大大增強,吸納了大量優秀人才,工作效率極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恢復了地主、資本家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且各抗日黨派也都可以公開競選。在選舉上,還創造了靈活多樣的方式,比如寫票法、畫圈法、畫杠法、畫點法、投豆法、燃香烙洞法等,使邊區不識字的普通百姓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不僅如此,陜甘寧邊區的人民民主政權還體現在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的統一,邊區人民有權對上至中央政權,下至自然村政府的各級參議會和政府的工作進行“檢閱”和“評價”,對不稱職的政府人員有權罷免。這些舉措使人們不得不相信,在一個沒有民主傳統,缺少現代文明資源的落後國家的落後地區,共産黨支援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念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人民觀思想有了更大的發展。一是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人民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以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性制度基礎。二是強調要注意區別黨的領導、黨的工作與國家政權機關工作的差異性,反對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等,努力理順黨政關係。三是把國號定名為“人民共和國”、把政府定名“人民政府”,還有人民解放軍、人民幣、人民郵電、人民鐵路、人民警察、人民銀行、人民大會堂等稱謂,都是為了把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滲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明確“黨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等觀點。毛澤東還曾提出“改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學習西方議會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和“中央委員會設立名譽主席”、“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等,這些積極的設想雖然因為後來“左”的錯誤影響未能完全實現,但都充分體現了毛澤東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思想,體現了他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權而付出的畢生努力。

  二、堅定的群眾路線

  毛澤東的人民觀,它既包括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動力觀,又包括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論。在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畢生事業中,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把人民觀化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毛澤東向全黨提出的根本的工作方法,通稱為群眾路線。這是保證黨始終保持人民本色,保持與群眾血肉聯繫的根本路線。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説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迴圈,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群眾路線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黨和群眾融為一體,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貢獻。

  毛澤東同志歷來認為搞好黨群關係是一個大問題,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革命和建設事業就不能勝利,勝利了也不能鞏固。他處處為群眾著想,甚至一些細節都考慮到了。比如,1928年,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江西遂川發動群眾,建立工農兵的蘇維埃政府。為了鞏固勝利成果,起草了一個《施政大綱》。為了讓群眾能看得懂、聽得清、記得牢,毛澤東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對一些條文進行了修改。如把不虐待兒童改為不準大人打小孩,把廢除買賣婚姻改為討老婆不要錢,把廢除債務改為借了土豪的錢不要還等。毛澤東當時説,我們制定這麼一個政綱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讓廣大群眾都能了解,以便共同遵守和執行。如果用冷僻和深奧的語言,群眾聽不懂,就達不到這個目的。這個做法,對我們今天改進黨風文風仍有重要的啟迪。我們黨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都是人民觀的具體展開。理論聯繫實際就是要我們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思想理論不要脫離實際,不要脫離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就是深入群眾,了解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是具體的人民觀。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是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落腳點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為人民利益堅持正確的,改正錯誤的,補充不足的,創新所需的是人民觀的應有之義。也是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相區別的一個重要標誌。

  毛澤東特別注重調查研究,倡導要善於向人民群眾學習,堅持把群眾的意見當作工作的指導意見。他説:“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要作出正確決策就要先進行正確的調查研究。他十分強調一切共産黨員和領導幹部首先要向群眾學習,先做群眾的學生,然後再做群眾的先生。不經常向群眾學習,不在群眾的實踐中吸取營養,就勢必脫離群眾,使自己孤立起來。只有虛心地向人民群眾學習,積極地吸收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要真心傾聽人民的呼聲和意見,把群眾的意見作為指導我們工作的“第一信號”,把解決群眾困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毛澤東對待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包括一些尖銳的意見,甚至錯誤的言論,都能認真聽取。正確的,改正接受;不正確的,引以為戒,不打棍子,不扣帽子。1941年夏,陜甘寧邊區農婦伍蘭花的丈夫不幸遭雷擊而亡。悲痛之餘,伍蘭花罵道:“老天打雷,怎麼不劈死毛澤東?”有關人員聽説後,欲抓人問訊,毛澤東同志不但予以制止,還把伍蘭花請到了自己的住處。了解到她家存糧少、負擔重的情況後,毛澤東又順藤摸瓜深入調查,發現邊區政府徵糧過多,引起了群眾不滿。為此,他不但檢討了錯誤,還與邊區的同志一道,採取一系列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此後,伍蘭花像變了個人似的,説,“咱們毛主席,雷打他也打不死。”從這一件小事上就能充分顯示出,毛澤東對群眾的感情是純真的,體現了一個真正共産黨人的博大胸懷。他不計較群眾反映問題的方式,而是時刻注重從自身搜尋問題。毛澤東就是這樣力體力行地冷靜面對和處理群眾的咒罵,才換回百姓對中國共産黨由衷的稱道和真心擁護。

  毛澤東強調,共産黨人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在毛澤東的人民觀指導下,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無條件地以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的利益,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這不僅體現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體現在具體工作落實方面。他不僅自己親自下鄉調查,還囑咐身邊工作人員,利用回鄉探親機會,獲得真實民情。有一次,他身邊的警衛戰士回鄉探親帶回了鄉親們的口糧——又黑又硬的窩窩頭。接過窩窩頭,毛澤東的手就顫抖了。毛澤東曾在陜北時説過:“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這一次,毛澤東把窩窩頭掰一塊放進嘴裏,淚水立刻溢滿眼眶。當他咽下那粗糙的窩頭時,豆大的淚珠便順著面頰流下來,鼻子也臃塞了。他把窩頭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一邊分,一邊哭著説:“吃,你們都吃一塊。這就是我們農民的口糧,這就是種糧的人吃的糧食呵!你們比比他們吃的飯,要將心比心!”那天夜晚,毛澤東失眠了,嘴裏不斷自言自語:“為什麼會這樣呢?……人民當家作主了,不再是為地主種田,是為人民群眾自身搞生産,生産力該獲得解放麼……”以後很長時間,毛澤東時時嚴肅深沉地思考,似乎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無論是吃飯,睡覺和散步。他多次獨自喃喃:“我們是社會主義麼?不該是這樣。要想個辦法,想個辦法……”從這些事例上,我們也能感受到,毛澤東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而思考,人民群眾不滿意,他就永遠放心不下。

  毛澤東歷來重視並倡導關心群眾生活,讓群眾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中得到滿意、得到幸福。他在1934 年1 月所作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説:“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他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毛澤東嚴厲批評那種只管推行自己的工作,不管群眾生活的現象。指出,只有關心並組織好群眾的實際生活,才能使群眾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才能開展好我們的工作。他明確提出,組織革命戰爭和改良群眾生活是當時的兩大任務。

  毛澤東在1942 年12 月所作的《必須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一文中説:“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他批評一些同志只知向人民要糧、草、稅等這樣那樣的東西,不知道還要用盡力量幫助人民發展生産,提高文化。指出:“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我們應該不惜風霜勞苦,夜以繼日,勤勤懇懇,切切實實地去研究人民中間的生活問題,生産問題。”並認為只有在做了這一方面工作並確實産生了成效之後,我們才能取得人民的擁護。

  正因為毛澤東始終在為人民滿意不滿意而思考問題,為讓人民幸福找途徑、想辦法,鞠躬盡瘁地忘我工作,就是有的一時考慮不週出現了偏差也很快得到了糾正,遇到像三年自然災害那麼 大的困難人們依然堅信毛主席,堅信黨中央,上下同心奮發圖強,共同戰勝困難。以史為鑒,鑒史明理。今天,中國人民已經能夠從歷史的比較中更加理性地考量毛澤東的成就和錯誤。當社會上一些用心不良之人企圖醜化毛澤東形象時,廣大中國人民都會義憤填膺、堅決痛斥。乃至一些理性的西方人士也強烈地支援和讚頌毛澤東,這都歸因于他的人民觀思想和對人民觀的身體力行。

  三、熱愛人民的深厚情感

  毛澤東從小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從中華傳統文化中凝結和養成了與人民群眾真摯深厚的情感。他9歲在家鄉韶山南岸就讀私塾,熟讀《三字經》、《論語》、《孟子》、《詩經》等,並深受母親的影響,對貧苦大眾有著強烈的同情心。19歲時考入長沙湖南第一師範後,便孜孜以求攻讀宋明理學、朱熹哲學。特別在楊昌濟老師指導下,認真研讀朱熹的《近思錄》、《四書集注》等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史學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後來又熟讀《春秋左傳》、《史記》、《資治通鑒》、《日知錄》等。特別愛好王船山、譚嗣同的著作和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還精心研讀過曾國藩的著作。這些深厚的國學基礎和淵博的歷史知識,對毛澤東後來成為一代偉人,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從對待人民群眾這個角度來講,正是由於受到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特別強調儒家的民本思想,即民為貴,君為輕。在這方面他曾有過許多深刻的闡述。比如,“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人民的感情是最純樸的,思想是最乾淨的,儘管他們的手是黑的,腳上沾有牛屎,但他們的思想境界還是比資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都要高尚得多。他把群眾比作手足,與人民群眾同住一個屋檐下,他給普通的老農祝壽,寧肯自己受凍,把棉被給炊事員蓋,等等。無論是青年奮鬥時期,還是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的革命者,還是作為一名領袖,他都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這種平民本色,保持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

  毛澤東還非常強調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是共産黨人的根本態度和根本立場問題。尤其是在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他更是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革命和建設成功與否的戰略高度上去認識。要求全黨的幹部從根本上確立黨的群眾觀點和民主觀念。毛澤東曾講到: “很多人對於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或根本宗旨)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於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便決然弄不好。”這些都充分回答和解決了我們共産黨員和黨的各級幹部,應該以什麼樣的立場和態度對待人民群眾,以什麼樣的精神和力量去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性問題。

  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無比情懷,不僅充分體現在他的重要思想和各種重要論述中,更體現在他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具體行動上。毛澤東最看不得的就是群眾受苦。早在紅軍時期,他就在一次戰鬥中從指揮所跑到前線為傷員包紮傷口,並親自背傷員趕往救護所。還曾親自帶領警衛員下井掏污泥,把老古井清洗乾淨,讓人民群眾喝上清水。延安時期,毛澤東説過:“我聽不得窮苦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毛澤東一生中有記載的三次放聲大哭兩次是為人民:一次是河南駐馬店發大水,老百姓躲在樹上,被毒蛇咬死,毛澤東聽到這些情況,由抽泣變為嚎啕大哭,還説我這人淚窩淺,愛哭;一次是唐山大地震,毛澤東看著報告放聲大哭,很長時間停不住。作為一代叱吒風雲的開國領袖,毛澤東面對國民黨的百萬大軍、侵略者的飛機大炮,他從不畏懼、從不低頭,而在天災人禍面前,卻放聲痛哭。很顯然,他是在為人民受苦而哭。毛澤東的這些話語和哭聲,都是發自肺腑和心底的,充分表達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懷。毛澤東一生為著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孜孜以求。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他得知許多老百姓吃不飽後,非常自責和內疚,主動將自己的生活標準降低,連最愛吃的紅燒肉也取消了。省下這幾個錢,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對困難中的中國人民則是很大的精神鼓舞。

  四、清正廉潔的為民作風

  從跳出歷史週期率高度看待為政清廉。毛澤東對中國歷史,特別是歷朝歷代的興替有著比較深厚的研究。正因為如此,他在1945年7月與黃炎培先生的談話中指出,跳出歷代統治階級由興到衰,由“人存政興”到“人亡政息”的歷史週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毛澤東看來,只有發揚人民民主,實行廣泛而有效的人民監督,才能保證黨和政府不腐敗變質,避免重蹈“人亡政息”的覆轍。這一點他看得非常深遠。人民監督領導的核心問題,是使領導正確地掌權、用權,嚴防把人民賦予的公共權力蛻變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的工具。對此,毛澤東一生中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主張從多方面對黨和政府進行監督。從黨內監督上他曾指出:“必須對黨員進行有關黨的紀律的教育,既使一般黨員能遵守紀律,又使一般黨員能監督黨的領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紀律”。從黨外群眾監督上,他十分注意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包括發揮各級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的作用,重視人民來信來訪的處理等,實行自下而上地監督領導幹部。他提出:“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1953年,他還特別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建國初期處決劉青山、張子善,充分體現了他對為政清廉的決心與態度。

  從立法和制度上打牢防腐的圍墻。對於執政者的腐敗問題,毛澤東不僅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在建國後的實踐中,從改造社會根本制度入手,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反腐倡廉的防禦體系,從客觀上消除腐敗現象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由他起草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國家機關必須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嚴禁貪污,禁止浪費,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這就使新中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做到有法可依。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人員必須接受群眾監督,任何公民都有權對任何違法失職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各級國家機關提出書面控告或口頭控告。這對於打擊或防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腐敗行為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黨的全國執政地位的確立,黨的紀律問題日益凸現。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及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同時制定了《關於處分黨的組織及黨員的批准許可權和手續的規定》。高崗、饒漱石問題暴露後,毛澤東建議按照黨章成立中央監察委員會代替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黨的各級監察機構相繼成立。各級監察委員會的成立及其監察制度的建立對於監控黨政幹部的腐化墮落行為具有一定的防禦功效。為使懲治腐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共中央頒布了《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産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1952年4月8日,中央人民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成為幾十年來我國制定懲治貪污賄賂犯罪法律的參考依據。此外,政務院還發佈《關於處理貪污、浪費及克服官僚主義錯誤的若干規定》、《關於追繳貪污分子贓款贓物的規定》等。特別是針對建國初期一些國家工作人員沉溺于一味追逐利潤、貪圖享樂、貪污浪費等現象,政務院先後發出《關於禁止機關部隊從事商業經營的批示》、《統一管理機關生産的決定》、《關於不準請客送禮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等等。多次強調幹部下放勞動,工農兵佔領上層建築,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相結合,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這些在制約幹部搞特權、防止脫離群眾和滋生腐敗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一生以改造中國造福人民為己任。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他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戰略思想,告誡全黨決不當李自成。作為執政黨的領袖,他極力主張為政清廉,同時身體力行,一生親民為民。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都以身作則、廉潔奉公,率先垂范。自己生活上要求不高,吃碗紅燒肉就是享受了。建國後,毛澤東經常接到禮品,有外賓送的,也有內賓送的,毛澤東一律交公。廬山會議期間,身邊工作人員接收了地方送的水果、茶葉、絲綢等物,毛澤東知道後大發雷霆,狠狠地處理了收受禮品的工作人員,自己拿出3萬元稿費作了退賠。作為領袖,他把古人講的廣廈千間,人只要臥榻三尺,良田萬頃,人只能日食三餐的道理參透並一以貫之地付諸實踐。不僅如此,對自己的子女,也歷來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有絲毫特權。他曾講過,我很擔心我們的幹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鼓勵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赴朝參戰。岸英犧牲後,毛澤東承受著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對回國彙報工作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説,為了反抗侵略者,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戰士,岸英屬於其中的一員。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大事。不能因為是我、黨的主席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人民共同的事業而犧牲。對自己的親友,毛澤東也一律嚴格要求他們不得搞特殊化。1949年開國前後,湖南不少親友寫信向毛澤東祝賀,有的提出諸如推薦工作的要求。毛澤東一律謝絕。他説:我們共産黨有共産黨的章法,決不能像蔣介石政府那樣搞裙帶關係。我們如果也那樣搞下去,早晚會和蔣介石一樣垮臺。就連至親楊開智提出要來京工作時,毛澤東仍堅持按規矩辦事。他給楊開智回信指出:“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毛澤東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犧牲了六位親人,全國人民看得明,記得清。他身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袖,一生清正廉潔,兩袖清風,他帶頭減薪,不搞特殊化,不住大房子,不坐豪華汽車,平時日常開支堅持從自己的稿費裏支出,去世後留下124萬稿費全部上交國家。他的睡衣有73個補丁,我們國家再窮也能給主席買得起一件睡衣,他老人家真是高風亮節。他對腐敗深惡痛絕。他曾説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誰要搞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搞,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這種以上率下的底氣哪個能比!毛澤東同志一生真正做到了完全徹底為了人民,表現出崇高的追求和偉大的人格,為全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今天,我們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繼承和發展他老人家倡導的人民觀,完成他老人家開創的偉大事業是我們的歷史責任,是對老人家最好的紀念。從毛澤東的人民觀到習近平的人民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人民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民夢開拓了新的境界。把我們這一代人的事辦好,這一棒接好,再傳承下去,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會興旺發達, 勇往直前。

編輯:張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