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關切 回應人民期盼——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聚焦民生關切 回應人民期盼——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之年。站在關鍵歷史節點,怎樣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怎樣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怎樣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連日來,代表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認真審議、熱烈討論。
交出亮眼的民生成績單
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向人民遞交了一份亮眼的2018年民生成績單。
代表委員表示,去年我國發展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對此深有感觸:“我們學校去年新增了多媒體教室、電腦室、數理化實驗室,縣裏高海拔地區的學校還配有風雨操場,雪山裏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團結村袁家營村民小組村民袁海波説,為了讓農村地區的貧困戶早日實現脫貧摘帽,當地政府主動對接東南沿海地區工廠,先為貧困戶提供技能培訓,再送到工廠打工。貧困戶每人平均月收入約5000元,不少人出去幹幾年回來就蓋起了新房。
污染防治得到加強,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今年能夠明顯感受到本地的空氣環境變好了,霧霾天沒有那麼多了,大家戴口罩的日子少了,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多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高級教師徐賢淑説。
過去一年,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設立6項專項附加扣除;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對於報告中提到的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和“幹貨”,代表委員表示,民眾普遍反映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制定詳實的民生任務書
移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援、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
老百姓念叨的“煩心事”,就是政府工作要解決的“大事”。報告逐一對百姓關注的事、期盼的事作出回應,並給出詳實的任務清單。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有關醫療衛生工作的內容,我聽得很認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鄉村醫生馬文芳説,這些年明顯感覺到國家對醫療衛生事業越來越重視,也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報告指出,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對農民來説這是實惠的好消息。”馬文芳説,在農村,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十分常見,要經常吃藥,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對報告提出的“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深有感觸。他説,學齡前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對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的公辦和民辦幼兒園予以支援,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這是一個務實的舉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品質的教育,這正是教育事業的初心和使命,是廣大百姓心頭掛念的大事。”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範大學教授謝資清看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字裏行間飽含民生情懷。
民生實事一定要辦實
“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報告提要求,劃底線,出實招。代表委員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彰顯了執政為民的初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長王誠説,要用好實訓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平臺,挖掘更多就業崗位,保就業、穩收入,穩住民生底氣、發展底氣。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對報告中涉及職業教育的幾個數字印象尤為深刻。她説,職業教育改革近年來連按“快進鍵”,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放眼長遠、精準點穴的政策措施。“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又對抓好職業教育作出新的部署,期待這些好政策落到實處。”
“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報告中的這些話語,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倍感溫暖。她説,要把家政行業做成愛心事業,滿足城市育兒、養老等需求。
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代表委員表示,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記者潘潔、丁怡全、王沁鷗、王君寶、宋曉東、王琳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