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共赴這場冰雪運動盛會

2022-02-18 14: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14年前,憑藉一屆夏季奧運會,北京這座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古都,在全世界的目光中獻上一場無與倫比的體育盛宴;14年後的今天,同樣是北京,冬奧之火熊熊燃燒,這片來自東方的沃土再次與奧林匹克深情相擁,讓世界為之矚目!

  從夏奧到冬奧,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執著追求令人讚嘆,國際奧會對北京的兩度垂青也讓全體中國人為之自豪。作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成就的充分認可,也飽含著對中國人民積極參與冰雪運動、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殷殷期待。

  只爭朝夕繪藍圖

  3卷14個主題、11.5萬字、圖片120余張,地圖、示意圖、規劃效果圖40余張,保證書154份……2015年1月6日,北京冬奧申委向國際奧會正式遞交了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北京冬奧申委詳盡回答了國際奧會提出的百餘個問題,“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三大理念貫徹始終。

  2015年7月31日,瑞士洛桑。經過不懈努力,在與阿拉木圖的競爭中,北京如願獲得第二十四屆冬奧會舉辦權。然而,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無論是自然氣候條件、基礎設施配套,還是場館建設運作、賽事組織服務,籌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充滿挑戰。

  場館建設是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包括競賽場館12個,訓練場館3個,非競賽場館24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籌辦團隊只爭朝夕,穩步推進。在數萬名冬奧建設者的推動下,“冬奧畫卷”徐徐展開。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一批新建場館拔地而起,12個競賽場館全部提前完工,3個冬奧村如期交付,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完成,所有競賽場館通過驗收。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強調,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中之重。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注重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嚴格落實節能環保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展示中國風格。回顧6年多的籌辦過程,在“綠色辦奧”理念指引下,奧運場館建設結出纍纍碩果。從國家速滑館採用最環保製冷技術鋪就的“最快冰面”、五棵松體育中心只需6小時即可完成的“冰籃轉換”,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第一條符合冬奧標準的國內賽道、實現奧運史上首次所有場館綠色清潔電力的100%覆蓋,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不僅實現了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製造的關鍵躍遷,也為綠色辦奧和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大幕開啟迎盛事

  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是我們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北京冬奧會各項籌辦工作按期推進,順利通過“壓力測試”。

  大幕開啟,共向未來。時隔14年,北京再一次迎來奧林匹克盛事。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作為連接“雙奧”的紐帶,夜幕下的國家體育場美輪美奐,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伴隨著倒計時表演,“二十四節氣”盡顯古老中國的智慧;24道“鐳射刻刀”激烈雕琢,晶瑩剔透的奧運五環破冰而出;“迎客松”造型的煙花閃耀夜空,帶來14億多中國人的熱情邀約;各代表團引導員高舉的雪花造型引導牌構成了一朵巨大雪花,完美詮釋了開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崇高主題。

  大國一諾,重於泰山。對於備戰四年的運動健兒來説,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意義非凡。作為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的近3000名運動員在五環旗下同場競技。作為東道主,中國體育代表團也實現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賽場上,運動健兒頻頻挑戰高難度動作,不斷向金牌發起衝擊;賽場下,除了為勝利者歡呼喝彩,還有對失利者的暖心鼓勵和對拼搏者的由衷致敬。一幕幕充滿溫情的畫面讓北京冬奧會更顯包容和自信。

  運動員爭金奪銀扣人心弦,賽場外的話題同樣精彩。從開幕式上各國運動員戶外服裝登上熱搜,到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被追捧,從首臺國産雪蠟車為國家隊執行賽事保障任務到熱心志願者與運動員建立友誼……北京冬奧會不僅為冰雪健兒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臺,更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從容自信、充滿活力的國家形象。

  隨著各項賽事的進行,北京冬奧會場館設施之週全、防疫措施之嚴密、賽事組織之高效、可持續運營理念之先進等贏得了各國和各地區運動員、教練員、技術官、媒體記者的點讚,真正印證了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説的,對本屆冬奧會的安全、順利、成功舉行“抱有充分信心”。

  兌現承諾向未來

  實現冬奧藍圖,兌現中國承諾。秉承辦奧理念,北京冬奧會既聚焦當下,又瞄準未來。

  從硬體建設到軟體提升,每個冬奧場館都擁有一份著眼于“後奧運時代”的發展規劃——最大限度地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遺産,讓高聳的冷卻塔、廢棄的煉鋼設施與奧運項目實現完美融合,為滿足不同賽事需求而採用的分區域制冰技術,北京賽區競賽場館令人稱奇的冬夏“兩棲”能力,為實現訓練健身、展覽娛樂、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而做的前瞻性設計……這些未雨綢繆的“留白”,為賽後場館的持續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區域發展到民生改善,“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化為一個個鮮活細節,匯聚成新發展理念在冬奧實踐中的生動樣本。與金牌、獎牌相比,中國更在意冬奧會為國家發展注入的動力和活力。在北京延慶和河北崇禮,賽區周邊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冰雪飯”,生活水準得到提高;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城際交通的互聯互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添動能;借助便利的交通,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打開了以冰雪為媒、促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從競技比拼到大眾普及,以冬奧會籌辦為契機,中國冰雪運動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今,看似小眾的冰雪運動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已從願景變成現實。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2015年到2020年,我國冰雪産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25年我國冰雪産業期望達到萬億元規模。

  在冬奧會的強烈驅動下,中國冬季運動正以全新姿態展現在世界面前,中國冰雪運動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乘冬奧之風,赴冰雪盛宴。期待中國冰雪運動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更多力量!

  (經濟日報記者 康瓊艷)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