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七夕節的由來:古人對天象的崇拜而得來的

2021-08-13 09:39: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地是中國,是漢族人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我們一直知道七夕節關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但是這並不是節日的真正起因,七夕節的興起是因為古人對天象的崇拜。圖片來源于網絡由于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當然,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先民們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想象為一位神仙,對人們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並且和人們的自身生活都有關聯。”

  “七夕”還來源于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王來華介紹說,“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七夕”還體現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王來華介紹說,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預示成雙的日子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