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張富清:老兵風骨 英雄本色

2021-08-11 09:0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張富清穿著老式軍裝敬軍禮(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新華社武漢8月10日電 題:張富清:老兵風骨 英雄本色

  新華社記者蔡琳琳、趙婉姝

  73年前,24歲的張富清,是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的一名突擊手;1955年轉業後,張富清為建設湖北來鳳,足跡踏遍那裏的山山水水;現在,97歲的張富清,榮譽加身,本色依舊。

  這位戰鬥英雄曾經為了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轉業後深藏功名數十年,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民。

  習近平主席稱讚,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一)

  1948年11月,永豐城戰鬥打響。班長張富清帶領突擊組夜間登上城墻,同敵人作戰。

  張富清第一個跳下城墻,衝進敵群展開激戰。

  這場戰鬥,張富清接連炸掉2個碉堡,打退敵人數次反撲,他的一塊頭皮也被子彈掀起。

  他説:“作為共産黨員、革命軍人,越是艱險,越要向前。”

  高山丘陵交替連綿,河流溝溪縱橫交織。1955年,張富清與新婚妻子孫玉蘭從武昌到巴東,再到來鳳,一路上見到不少群眾生活貧困。從此,改變山區貧困面貌的信念根植于內心。

  1977年,張富清在山洞裏安營紮寨,帶頭打炮眼、挑石頭、修路基,歷經4個多月在海拔1000多米的懸崖絕壁上修通了一條公路。

  1981年,57歲的張富清到成立不久的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擔任副行長,從未接觸過金融業務的他帶領支行5個人,在一間土瓦房內學打算盤、學金融業務、學財政業務,任職期間所有經手的撥改貸款項全額回收。

  2019年,來鳳縣整體脫貧。得知消息,張富清感到非常欣慰。

  張富清參觀天安門廣場(2019年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二)

  張富清一生清貧,退休後一直和老伴兒以及生病的大女兒住在上世紀80年代的建行宿舍裏。屋子裏陳設簡單,每件物品都擺得整齊。

  多年來,張富清堅持著嚴格的作息規律,和在部隊時一樣。

  一樣延續下來的,還有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外孫李弘澤説:“外公永遠都是笑瞇瞇的,從來沒聽過他抱怨、叫疼叫苦。”

  2012年,88歲的張富清因病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術後一週他就忍痛下床鍛鍊。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簡易推車,其實就是在助步器上安裝了木板,將左腿架在木板上。憑著頑強的毅力,他用一條腿頑強地站了起來。

  雖已過鮐背之年,張富清對國家、軍隊的大事依然非常關注。神舟十二號發射時,老人全神貫注盯著電視機,看了好久。

  由於年輕時被炮火震得聽力受損,加上年歲漸長,張富清聽聲音非常吃力。“我們提前把三位航太員的資訊給他準備好了,要不他聽不清,看字幕跟不上,只能提前‘做功課’。”張富清的二女婿李昌孟笑説,“像極了學生預習功課,特別認真。”

  張富清回憶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們犧牲時的情景,不禁淚流滿面(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三)

  1948年8月,在炮火硝煙中,他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産黨。鏗鏘的誓言,張富清用一生堅守。

  在戰場上永遠衝鋒向前,建設祖國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張富清以實際行動堅守入黨初心——為黨和人民奮鬥終生!

  張富清常説:“和我死去的戰友比,我還活著,有機會;和困難的群眾比,我有工作,過著幸福的生活。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奉獻自己的一切呢?”

  無論是妻子孫玉蘭的工作問題,還是兒女生病住院、上學工作,張富清從來都只説:“自己憑本事吃飯。”家裏人知道老人一生堅持原則,所以也就從來不和他提要求。

  張富清一生始終堅守黨的紀律,不給組織添麻煩。“他是一名純潔的共産黨員,也是一名純粹的軍人。”中共來鳳縣委巡察辦主任邱克全説。

  “老英雄戰功赫赫,轉業後卻選擇最偏遠的山區、做最艱苦的工作、過最平凡的生活。”來鳳縣人武部政委劉洋説,“我將始終向老英雄看齊,拿好接力棒,繼續為建設來鳳作貢獻。”

  他在戰爭年代時刻衝鋒在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敢挑重擔,他懷抱著一腔熱血與堅定信念,以青春、以奮鬥,書寫一名共産黨員、一名老兵的人生底色。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