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展畫卷(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2021-08-09 09:3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堅持強基固本、大抓基層,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其中,很多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合本村實際,打造基層黨建特色品牌,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促發展,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繪就村美民富人和的精彩畫卷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盤活特色資源

  助力農村發展

  夏日的土默川,天空如碧,綠草如茵。幾棟古樸的灰白色土房佇立於大青山腳下,吸引眾多遊人前來參觀。這裡便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賽村。

  以前,由於缺乏合理規劃與産業支撐,塔布賽村的村民收入低、就業機會少、基礎建設落後。要想有發展,必須找準方向。經過大量走訪調研,塔布賽村黨總支決定依託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産業。

  “2018年以來,我們打造了紅色大講堂、百年老街、思源亭等紅色旅遊景點。同時,積極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産,開發紅色文創商店、紅色民宿等旅遊配套設施,帶動村集體經濟。”塔布賽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浩軍介紹,今年4月以來,塔布賽村旅遊接待人數達4萬多人。

  當導遊、做廚師……旅遊業的發展為村民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村黨總支還動員村民結合當地民俗,製作面塑、剪紙、鞋墊、箅子等手工品,拓寬增收門路。

  強化擔當作為

  優化民生服務

  “以前辦事需要挨個部門跑,如今抽空在嘎查跑一次,就把事辦成了。”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剛辦理完農業保險的村民張海波滿臉笑容。在黨群服務中心的墻上,“一門通辦”的47項服務項目及辦理流程、辦理時限一目了然。

  今年3月,察爾森嘎查黨群服務中心啟動“一網、一門、一窗、一次”的“四個一”便民服務。“具體來説,就是群眾線上登錄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到嘎查黨群服務中心一個窗口,提交申請材料即可辦成事。”察爾森嘎查黨支部書記龐佔山介紹,窗口業務人員將村民辦事的電子資料上傳到鄉鎮,鄉鎮工作人員經網上審核後,將辦理結果發短信通知當事人,需由旗一級審批的,則由鄉鎮上傳相關資料,村民不用再往旗裏跑。截至目前,“四個一”便民服務已服務村民1000多人次,辦結村民貼心事1200多件,村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這只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基層黨組織強化擔當作為、優化民生服務的一個鮮活事例。在包頭市東河區什大股村,村黨支部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要陣地,紮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切實以黨建引領村莊治理。

  去年7月,包頭市連續多日大雨,村民2000余畝莊稼地受到威脅。緊急關頭,什大股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奮戰在防洪一線,挖土、扛土袋、搭帳篷,有效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今年,村黨支部發動黨員群眾,將20多公里的田間小路鋪墊平整,暢通了5000畝農田的拉運路;維修4公里長的水渠,保證4500畝農田灌溉渠路暢通;修建了3公里防洪大堤,確保村民農田不被洪水淹沒……一件件實事,聚民心暖人心。

  什大股村還將村裏廢棄了30多年的鹽鹼地變成了七彩水稻田,各類田園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真沒想到我這麼大年紀,還能在村裏找到適合的工作。”60多歲的村民劉閏才感慨,和他一樣,50多名村民在景區工作,就地就業,增收致富。

  凝聚發展力量

  夯實村莊治理

  “一個好法子,蹚開了工作的新路子。”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説,近年來“五人小組”工作法的探索推行,強化了村黨支部的組織引領作用,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全村1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000多,最遠的兩個小組相距15公里,光靠村組幹部,根本跑不過來。”張三明説。

  為回應村民訴求,民主村因地制宜,由村黨支部根據村民小組規模,把有威望、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推選出來,與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組成“五人小組”,實行“五張嘴參與議事,十隻眼全程監督,五支筆把關復審”,向群眾宣傳相關政策、公開村組事務,收集歸納意見,調處矛盾糾紛。

  “只要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我們都要收集村民意見建議,討論後形成方案,通過公示由村民決議,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幹、大家來監督。”民主村八組“五人小組”召集人唐興天説。

  如今的民主村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獲得全國“最美鄉村”“美麗休閒鄉村”和“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五人小組’工作法密切了黨群關係,凝聚了發展力量,走出了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目前已在全市推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根樹説。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9日 04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