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七一勳章”獲得者:黨旗之下,他們是耀眼的星

2021-06-30 09:3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共百年華誕)“七一勳章”獲得者:黨旗之下,他們是耀眼的星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七一勳章”獲得者:黨旗之下,他們是耀眼的星

  中新社記者 邢翀

  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29名“七一勳章”獲得者頒授勳章。

  “七一勳章”是黨內最高榮譽,一般在中國共産黨成立逢五、逢十的年份授予。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時間節點,中共中央首次頒發“七一勳章”,表彰為黨和人民作出傑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

  從政治標準和功績導向出發,通過組織提名、初審、考察、審議、公示,共有29名黨員獲得勳章。從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老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人物,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如一顆顆耀眼的星,匯聚在黨旗之下,照亮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進歷程。

  101歲的陸元九是其中最年長的勳章獲得者,他是新中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為“兩彈一星”及航太重大工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烽火硝煙中,他遠赴美國留學,獲得世界上首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後,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我是中國人,要回去給中國人做點事情。”

  根據授予辦法,理想信念堅定是“七一勳章”評選的重要標準。除了陸元九,29人中還有三名黨員也年逾百歲:16歲投身革命的郭瑞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衝在一線,離休後生活簡樸,始終保持紅軍本色;曾與白求恩並肩工作的辛育齡,以白求恩精神鑄就人生指南,成為新中國胸外科事業奠基人;無産階級革命家瞿秋白之女瞿獨伊,賡續紅色基因,參與籌建新中國第一個駐外新聞機構。他們同樣是理想信念的堅守者。

  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跨越數十載滄桑歲月,他們的初心歷久彌堅。槍林彈雨中6次橫渡長江、運送3批解放軍成功登岸的“渡江英雄”馬毛姐,工作後從不以功臣自居;遼沈、平津、衡寶、兩廣等戰役中留下赫赫戰功的老兵王佔山,離休後情係國防事業;解放戰爭中多次立功的孫景坤,退役後回鄉帶領民眾改變家鄉面貌;在抗美援朝樸達峰阻擊戰中殺敵百餘人的柴雲振,傷殘復員回鄉務農從不提及功績,默默奉獻直至逝世……

  經歷戰爭洗禮,他們磨煉出共産黨人的鬥志。理想信念如火炬明燈,點燃著他們胸中的熱血,他們也如閃耀星火,照亮著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前進的腳步。

  巡邊、護海,他們堅守在祖國邊境。在“不換防的夫妻哨所”裏,50多年來魏德友勸返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管控區內未發生一起涉外事件;在南海驚濤駭浪中,王書茂衝鋒在前,帶領南沙島礁建設,堅決不讓他國船隻非法穿越領海線。

  造林、育人,他們播撒希望的種子。40餘年間,石光銀紮根荒沙鹼灘,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營造一條長百餘裏的“綠色長城”,徹底改變“沙進人退”的惡劣環境;40餘年間,張桂梅堅守貧困山區,創辦中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

  文藝舞臺上,塑造眾多經典人物形象的藍天野,創作百餘首經典歌曲的呂其明,他們用藝術歌頌黨和人民;民族地區裏,紮根牧區近50年的廷巴特爾,與宗教極端勢力鬥爭的買買提江吾買爾,將國旗挂遍巡邊路的卓嘎,他們親身書寫團結佳話。

  船到中流浪更急,愈是艱難愈向前。把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黃文秀、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的陳紅軍,兩名“85後”共産黨員給出了不負韶華的作答。

  星辰匯聚成大海。29名黨員中,還有80歲高齡依然參與案件偵破的刑事技術警察崔道植、秉持革命家風的李宏塔、一生奉獻對非外交工作的劉貴今和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艾愛國,還有“生命的保護神”吳天一、“草鞋書記”周永開、“當代愚公”黃大發、“小巷總理”林丹、紡織女工黃寶妹、“活雷鋒”王蘭花……他們在不同領域發光發亮,共同詮釋著中國共産黨黨員的人生真諦。

  黨旗之下,這是一次時代的莊嚴點名。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他們作出傑出貢獻,與千千萬萬個中國共産黨人一起,推進歷史大潮涌動向前。

  黨旗之下,29個名字如耀眼星辰,他們是中國共産黨黨員的縮影。繁星點點,閃亮于歷史天空,折射出中國共産黨不負人民的質樸底色。

  黨旗之下,理想信念薪火相傳,傳承一個政黨永生不滅的基因。星光不問趕路人,光榮與夢想同行,中國共産黨人奮進不止。(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