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見證中國高鐵發展史是我最大的榮幸

2021-06-15 10:2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奮鬥者説】

  有人説,我們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事業。但我認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沒有平凡的崗位,因為每個人都是中國夢的奮鬥者、追逐者。

  20年前,中國還沒有幾條像樣的高速公路,地鐵和城軌對於很多人來説,更是遙不可及。

  20年前,我們從西安坐火車去成都,乘坐綠皮火車最少要花上14個小時,車廂內擁擠不堪,連上下車都困難,很多人都是從窗戶上下車。現在乘坐西成高鐵,不到4個小時,不管是舒適度還是準點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自主製造的高鐵不但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出行方式,而且作為標準推向全世界。全國許多大中城市都開通了地鐵線路。

  現在隨處可見的高鐵、地鐵、橋梁、公路、隧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速和便捷。可是,這些道路橋梁隧道是依據什麼建造開挖,怎麼才能不出偏差,可能大家還不甚了解。其實幹工程,永遠離不開一個專業——測量。而隨著國家交通強國戰略的深入,高速鐵路、公路,地鐵等新型交通技術標準的不斷提升,我所從事的精密測量專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就是工程施工者的眼睛,是工程建設的“方向盤”。

  大家都説幹工程苦,幹工程測量更是苦中苦。作為工程的開路先鋒,測量人走的是沒人走過的路,翻的是少有人翻的山。吃苦耐勞本就是我們這個行業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作為一名築路人,不光是能吃苦耐勞這麼簡單,而且必須懂技術、精技能,能夠從無到有會創新;必須努力鑽研改進提升,能夠從有到精謀發展。

  聯繫我的工作來説,我們的精密測量設備從最早的經緯儀發展到全站儀,從全站儀發展到GPS(全球定位系統),從GPS發展到無人機……測量技術和設備在這短短幾年實現了飛躍式的進步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做一個合格的測量技術工作者。以前,選擇施工便道時,我們都是對著設計的地形圖,一座山一座山地爬,地表有什麼植物一樣一樣去調查……現在,我和團隊開發推廣的“無人機+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用測量型無人機一飛,地形、地物、地貌全出來了,在保證精確度的前提下,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大減輕了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坐在辦公室裏就能完成所有便道選線、場地佈置等工作。

  其實説到創新,我認為永遠都繞不過一個詞,那就是“工匠精神”。在我看來,“工匠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負責任的精神,只有堅持對企業負責、對業主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才能真正做到從思想和行動上踐行“工匠精神”。具體到我自己身上,就是要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於堅持、不斷創新,幹好測量放線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帶好每一個徒弟……把全部智慧都用於創造最好業績,打造優質工程,這就是我追求的“工匠精神”。

  從業22年來,我始終抱定一個信念,要做一個技術過硬、技術精湛的優秀測量技術人員。這22年,我先後參與了50多條國家重點鐵路的線路復測、工程精測工作,完成了11.5萬個控制點的布設,參與了2300余公里高鐵的精測,共獲得國家專利15項。如今我的徒弟已經遍佈各個施工現場,他們都是生産一線的技術骨幹。我的心願是把更多的年輕人培養成具有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精神的優秀技術工人,幫助他們在新時代的工程建設大舞臺上,施展才幹,實現價值。

  這22年來,能夠見證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成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名片”,是我此生最大的榮幸,也將是我一生的財富。

  (本報訾謙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