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風起大灣區,奮楫揚帆逐浪行

2021-04-26 14:19: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1611910910661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珠三角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7200多萬,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準領先的區域之一。如今,不到全國面積0.6%的粵港澳大灣區,創造了全國12%的GDP。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作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政府網站公開數據分析顯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臺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文件,構建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效、快速發展的完備政策體系,為粵港澳三地突破差異、實現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制保障,也為大灣區內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強勁動力,顯示出了“一國兩制”的強大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進一步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係,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也能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3地11城的多元立體交通網越積越密,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目前已開通城際鐵路7條,在建城際鐵路9條,以及今年計劃開工的16個鐵路項目中,城際鐵路有11條等,越來越多的城際鐵路匯入大灣區交通網。區域發展格局的重構和優勢重塑,為發展帶來新機遇,也為百姓帶來更多便捷。

  3地11城道路一連通,就能加速區域內科技創新要素流動,包括人流、資金流、數據流,特別是生物科技等産業發展需要的醫療和技術資源等。與此同時,也能吸引科研人才,特別是海外人才到大灣區落戶,讓這片熱土成為逐夢者的樂園,也進一步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

  世界銀行曾有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經濟總量中的60%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前景勢必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導技術變革的領頭羊。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大灣區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萬家,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既能攜手同行,也能錯位發展,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碩果纍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港澳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的重大機遇。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灣區,接力改革開放,發揮優勢、聯動發展,在新征程上,定能勇立潮頭,不斷創造新的奇跡。(李群)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