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2021-04-09 15:1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這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正是這次大會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對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這是一個具有繼往開來意義,十分鼓舞人心的奮鬥目標。確定這個目標,符合鄧小平同志關於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思想,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也符合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金衝及説。

  黨的十六大報告,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産黨根據時代要求、人民心願和實際條件,高瞻遠矚提出的在新世紀之初的行動綱領,科學地作出了本世紀頭20年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勾畫了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的美好藍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正以磅薄的氣勢和宏大的規模展現在神州大地上。

  進入新世紀,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然面臨認識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十六大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和貢獻。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黨的十六大以後,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更加堅定地推動經濟社會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7日 04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