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羋月傳》赴臺身價大大高過甄嬛 貴賣有理

2021-05-27 13:24: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羋月傳》

  《羋月傳》

孫儷

  孫儷

  兩年前《甄嬛傳》在臺灣播出時,曾創下2.97的高收視率。4月4日,《羋月傳》再次入臺在華視開播,導演鄭曉龍在赴臺宣傳前接受媒體採訪,他透露,除了在臺灣播出之外,《羋月傳》也將於不久後登陸美國主流視頻平臺Netflix。針對和《羋月傳》編劇之一蔣勝男的官司,鄭曉龍既肯定了蔣勝男對這個劇的創意貢獻,但同時也直言不堪這期間的紛擾,“對這次合作後悔至極,早知道就不會拍這個劇。”

  賣到臺灣去,觀眾怎麼看?

  大陸觀眾看到“職場” 臺灣觀眾看見“婚姻”

  《甄嬛傳》在臺灣播出時曾引起巨大反響,對於此次《羋月傳》的播出,鄭曉龍也對臺灣觀眾充滿期待,在他看來,臺灣觀眾的評價和大陸觀眾的評價很不一樣,“《甄嬛傳》播出的時候,對於陳建斌[微博]演的皇上,大陸很多人不看好,認為他不夠顏值,但是在臺灣,觀眾對陳建斌表演給予了非常充分的肯定,認為他的表演像一個真正的皇帝。”此外,鄭曉龍説,在大陸很多人把《甄嬛傳》看作是“職場寶典”,但是臺灣認為《甄嬛傳》是愛而不成産生的悲劇,是一個對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批判。

  儘管近些年“走出去”的國産劇越來越多,但大多依然集中在東南亞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真正能打入境外主流市場並賣上價的國産劇屈指可數,鄭曉龍坦言,造成“賤賣貴買”的原因很簡單,“你的東西人家不需要或者不喜歡,那你就是白菜價,你的東西人家需要並且喜歡的時候,你就不是白菜價。”

  “甄嬛”大熱,導演怎麼想?

  “羋月”貴賣有理 編劇署名之爭屬於無德炒作

  新京報:《甄嬛傳》出過美版,《羋月傳》有計劃嗎?

  鄭曉龍:也有這個計劃。到底下一步怎麼跟美國那邊合作,他們會來人跟我們具體談。我還是希望能播原版,但劇太長,那邊跟我們説的是不剪總長度,但是每一集的長度要剪成跟美國一樣,還要重新配音樂、做字幕,這是很麻煩的一個事。我們英譯漢的東西特別多,但是漢譯英的東西人才非常少,因為我們很少有片子走出去。

  新京報:《羋月傳》的賣出價格怎麼樣?

  鄭曉龍:《羋月傳》價格大大高於《甄嬛傳》。《甄嬛傳》當然賣的也不是白菜價,但因為《甄嬛傳》當年賣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會那麼火,所以我們只能便宜點,而它在臺灣播出後,超過了任何一部韓劇,所以《羋月傳》再到臺灣播,他們就會高價來買。

  新京報:在近日出爐的第十屆作家榜榜單上,蔣勝男憑藉《羋月傳》1350萬的版權收入排名第八。從圍繞這部電視劇編劇署名之爭的口水仗到打官司,有人説這是炒作。你如何看?

  鄭曉龍:我真覺得這是一場炒作,炒作得還很成功。因為我們都是按照合同操作的,比如該給她什麼樣的署名,又給她什麼樣的稿酬,都清清楚楚。那為什麼她還在提這事呢?無非是炒作,提高自己知名度。我覺得這個炒作很惡意。為什麼我現在才説這個事?因為我要不把這個事説清楚,有很多人會認為蔣勝男是跟我們商量好,用一次精心炒作來提高《羋月傳》收視。

  新京報:之後選擇合作夥伴是不是會更加謹慎?

  鄭曉龍:對,我們會非常小心。搞創作,找那些有公信力的作家去合作。《羋月傳》這本小説在宣傳時,印有“電視劇《羋月傳》同名小説”等字樣,甚至帶有《後宮甄嬛傳》、鄭曉龍執導等標語。這些完全沒有經過我們的授權,屬於侵權。我們會通過法律的手段來把事情弄清楚,並要求對方就對我們的不道德攻擊進行道歉、就違法所得做出賠償。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劉瑋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