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故宮合辦特展 還原栩栩如生的乾隆

2021-05-25 14:13: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兩岸故宮合辦特展 還原栩栩如生的乾隆

北京故宮展品,四層西洋鐘。

  北京故宮展品,四層西洋鐘。

臺北故宮展品,乾隆多寶槅。

  臺北故宮展品,乾隆多寶槅。

臺北故宮展品,汝窯瓷器。

  臺北故宮展品,汝窯瓷器。

  兩岸故宮文物聚首“十全乾隆”栩栩如生 

  寫“小學作業”的乾隆、因尚古而生“貪念”的乾隆、喜歡借畫作“穿越”的乾隆、作為“背包客”的乾隆……繼清代帝王雍正、康熙特展之後,昨天,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位”特展在臺北盛大開幕,全新視角解構呈現出一個富有才情、崇尚藝術、真實可感的鮮活乾隆帝。

  □展品豐富

  兩岸故宮展出文物200余件

  整個展覽展出兩岸故宮文物高達200余件,其中臺北故宮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45件乾隆帝收藏及當朝珍貴文物。這些隔海相望的文物將在臺北獲得為期3個月的短暫相聚,展覽將持續至2014年1月7日。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兩岸故宮的文物同根同源,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華。而乾隆朝所收集、整理的藝術精品、文物精品又佔絕大部分。這些文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性和互補性。隨著近年來清宮內務府檔案數據日漸公開與普及,從兩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文物中可以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與鑒賞的經過。

  展覽架構分成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品位的養成”,旨在説明祖父、父親、帝師的教育和能工、巧匠充斥的環境對乾隆皇帝藝術品位的影響。第二單元“收藏、品鑒與製作”,主要展現乾隆皇帝大規模整理清宮典藏,編輯《石渠寶笈》、《西清古鑒》等圖錄,並點評文物區分品級。第三單元“生活藝術”,則表現乾隆皇帝生活中仰慕文人雅興、追倣奇趣機巧和企圖統合集錦多元的品位。

  □精彩看點

  乾隆喜歡借畫玩“穿越”

  身為一國之君,乾隆皇帝的生活幾乎等同於政治。但是在他的內心某個角落卻充滿著對文人世界的憧憬。

  本次展覽中有一幅名為“高宗是一是二圖軸”的畫充滿趣味。畫面中乾隆皇帝身穿漢人的服飾,正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有意思的是,他身後點綴室內環境的山水畫屏風中,懸

  挂著一幅與榻上所坐乾隆容顏一模一樣的畫像。

  北京故宮專家介紹,以這種“畫中畫”的形式錶現皇帝肖像的,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僅乾隆一人。專家介紹,受到宮中大量典藏文物的啟發,乾隆皇帝常命令宮廷畫家仿製前人畫作,以自己的容貌入畫,仿佛親臨其境,體驗畫中人的感受。在繪畫的

  世界裏,他化身文士遊歷山水,化身普賢浸潤宗教……

  專家分析,乾隆借這幅畫表達的是自己的哲學思想。他認為儒家學説和墨家學説,如同畫中坐榻上的他與屏風裏的他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一是二不即不離”。這也表明瞭他對儒家、墨家學説的深刻看法和治國理念。

  皇帝生“貪念”改款識

  清內府收藏至乾隆朝已蔚為大觀。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不斷對各類收藏進行整理,包括書畫、圖書、器物及文房用具等。他透過考證、鑒別、品第,掌握宮中收藏的情況。他將藏品分出等級,比如書畫氛圍“神、妙、能、逸”各品,瓷器、玉器則在上面刻上甲乙丙等級別。

  儘管乾隆背後的“專家團”囊括了優秀資深的皇室作坊工匠、造辦處官員和大批飽學的詞臣,但皇帝搞鑒

  定也有“打眼”的時候,而且因為以古為貴,乾隆帝還産生了“貪念”。

  展覽中一件剔紅雙層牡丹紋圓盤精美絕倫。盤子滿雕雙層牡丹花紋,花朵飽滿,枝葉繁盛,華貴之氣躍然。該盤明確刻有“大清乾隆倣古”款識。但專家介紹,仔細辨認,盤子左側邊緣隱約可見“大明永樂年制”款識。

  一個盤子為什麼會有兩個製造年代?北京故宮古器

  物部主任任萬平介紹,儘管刻有清朝的款識,但該盤細膩柔和的漆質、舒展大方的裝飾、磨制圓熟的雕工都與乾隆朝風格迥異,是顯著的永樂特點。任萬平指出,清宮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曾多次下令將前朝作品堂而皇之地刻上乾隆款識。這個精美的盒子想必博得了乾隆的青睞,並産生了據為己朝的念頭。這種忍不住修改款識的“貪念”背後,流露出乾隆的尚古情結。

  乾隆11歲“作業”展出

  在“品位的養成”展覽單元,有一頁寫滿大字的書法習作。從這些工工整整的字中,可以看出寫字的人非常認真,但難掩筆觸的稚嫩,對顏楷的運筆和結字特點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字的旁邊還有老師的朱批。

  單霽翔介紹,這是北京故宮珍藏的乾隆11歲時臨摹顏真卿多寶塔頁的一篇書法“作業”。當時,書法是他的必修課,每天臨摹一頁。從中可以看出,乾隆研習書法從顏真卿大楷開始,後習王羲之的小楷,其間偶有嘗試行草書。他一生怡情翰墨,每日臨池,幾乎從未間斷。乾隆的書法作品達萬件之多,堪稱歷代帝王之最。“將這件習作與後期成熟作品相比較,便見乾隆皇帝書法功力的練成以及書法審美品位的培養過程。比如本次展出的乾隆後來寫在菩提葉子上面的《心經》已是筆法圓潤、遒勁飄逸。”單霽翔説。

  皇帝是個“背包客”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中,出宮遊歷多達150余次,超過一半的時間在各地遊歷。“在路上”的乾隆吸取著藝術養分。本次展覽中有一幅《高宗南巡圖》(第九卷絹本)展現的正是乾隆即位以後,效倣乃祖康熙六巡江南的盛舉。不同的是,儘管路線相倣,但主要目的已經不是康熙時期的訪查水患。公務訪查之外,是輕騎減從,尋幽訪勝,品茶賞景,作畫賦詩,考察古跡,享受江南文士的藝術生活。

  單霽翔介紹,《高宗南巡圖》第九卷以1050釐米

  的長度成為宮廷繪畫中的巨制。據了解,這幅圖十二卷共兩套,絹本、紙本各一。目前絹本那套已經散佚,分別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魁黑市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而紙本的那套十二卷尚屬完整。本次展出的是絹本第九卷。描寫乾隆皇帝41歲時第一次南巡,一行人在浙江紹興拜謁大禹廟的情形。場面浩大,人物眾多,江南風光盡顯絹素。據介紹,每次遇到勝景,乾隆就命畫師對景寫生,回去後在皇家禦園模倣建造。

  高科技奢侈品引遊人駐足

  昨天的開幕式上,一座極盡奢華繁複的精美英國大鐘吸引了很多遊人駐足。鐘分為四層,第一層為樂箱,四面玻璃框內一圈可以活動的人物,他們身著不同式樣的服裝,神態各異,儼然一幅社會眾生相;二層中間高臺轉盤上站立一位

  持盾挎刀的指揮官,圍繞其身的是五名持刀、舉矛、扛旗的士兵;三層是計時部分,四角立鶴,四柱盤龍,正面中央為二針白琺瑯鐘盤;四層四角立龍,中間為寶瓶,瓶腹部裝有白料石鑲嵌而成的風輪。鐘頂端有一圓球托起飛鷹。啟動後,音

  樂聲中二層的士兵圍繞指揮官旋轉,一層的活動人物、四層的風輪及托鷹的圓球也同時轉動。

  這座銅鍍金轉人亭式大鐘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除此之外,北京故宮參展的宮廷文物中還有銅鍍金轉水法人物馬馱座鐘、銅

  鍍金仙鶴馱亭式錶。單霽翔介紹,它們體現了乾隆盛世通過發達的東西方貿易,追求繁複奢華的洛可可風格藝術品位。這些大型鐘錶,在當時也是非常貴重的高科技奢侈品,現今存世稀少,即使其製造國——英國本土也所剩無幾。

  □相關展覽

  你也可以是乾隆

  為了吸引年輕人對乾隆大展的注意力,臺北故宮特別在同期推出了富有科技含量的《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展覽抽離帝王與庶民之間的階級概念,不談歷史,讓參展的文物走平民、通俗化路線。試圖告訴人們:人人都可以是乾隆。

  進入展廳首先需要經過一個奇幻的時光廊道。在這條路上,有很多取材自《職貢圖》的各國人物形象。每當觀眾從他們的身邊經過,線條刻畫的人物形象會馬上變成動畫形式向觀眾問好:“你好,乾隆!”有關策展人介紹,這些動畫人物把每一個觀眾都稱作乾隆,意思是只要擁有愛好藝術的心靈,人人都可以是乾隆。

  展覽中有一個飛行器造型的龍形機器人。喜歡探險的“乾隆”坐在駕駛艙裏。機器人身上有十個旋轉的手掌,上面是十個可以代表乾隆藝術品位的展品符號。觀眾用智慧手機任意拍攝這些符號,將在自己的手機上看到相關展品詳細的資料介紹。“顏色之樹”互動遊戲以乾隆收藏的洋彩錦上添花開光山水套瓶作為互動裝置的基礎。人站在樹下2米外的距離,正對著瓶子的時候,人與瓶子之間的通道會“吸取”人們衣服的顏色來自動為套瓶設定顏色。比如人穿了紅衣服,瓶身便變成紅色。這樣,乾隆的鑒賞品位就變成了每一個人的穿衣風格及色彩的品位。(張然 王海欣)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