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春同行—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主題聯歡活動側記

2021-05-25 13:5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李寒芳 陳鍵興)“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6000多名兩岸青年齊聲高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激昂澎湃的歌聲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裏久久回蕩。

  這是一次特殊的青春之約,這是一次動人的激情相遇,這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心與心的對話。

  7月12日下午,由中共中央臺辦、共青團中央等17個單位主辦的“兩岸同心,我們同行”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活動在此間掀起高潮。來自兩岸的青年朋友們濟濟一堂,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大交流主題聯歡活動。

  16時30分,一條金色的“中華祥龍”經過30多名兩岸青年代表共同的“點睛”之後,“騰飛”在萬人大禮堂的舞臺大螢幕上。頓時掌聲雷動,歡呼聲四起,盛會拉開了大幕。“祥龍”的6000多個鱗片由兩岸與會青年在入場時按下的掌印所組成,這寄託了一份珍貴的情誼,更表達著一個共同的期許——“龍的傳人,振興中華”。

  聯歡開始前,兩岸青年參觀了宏偉的人民大會堂。不少臺灣青年是第一次來到大陸,步入這座莊嚴的建築,他們就“忙碌”了起來,手中的相機拍個不停。

  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曾見證了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代表兩黨“跨越一甲子”的歷史性握手。今天的北大廳門口,擺放著一張記錄了當年那一珍貴瞬間的巨幅照片,不少兩岸青年相邀著在照片前合影留念。

  “壯哉中華,雄踞東方。五嶽崢嶸,柱立禹甸……”臺南成功大學的王廣弘默念著金色大廳裏懸挂著的書法作品《中華頌》。“我經常看有關大陸的新聞,知道這裡是舉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方。”他説。

  兩岸青年還一同參與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與體驗活動。從漢字書法篆刻到甲骨與石刻傳拓,從木版浮水印技藝到景泰藍製作工藝,從古老的編鐘演奏到精湛的茶藝表演,從泉州提線木偶戲到臺灣“電音三太子”,兩岸年輕人被深深吸引。

  來自臺灣彰化的青年學生葉宇浩在木偶戲老師手把手的教導下,很快掌握了一些技法,高興地向同學們表演起舞獅來。“臺灣有布袋戲,看到閩南的提線木偶就非常感興趣!”他還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來大陸,能和大陸的同齡人對大家都關心的問題交流看法,“真的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中華文化一脈承,兩岸同胞一家親。在兩岸關係呈現和平發展良好態勢的時代背景下,兩岸年輕一代的互動往來近年日趨熱絡。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兩岸青年聯歡節……一項項青年交流活動在兩岸舉辦,兩岸青年在密切交流往來中加強了聯繫,增進了友誼。

  來自臺灣屏東排灣部落的蘇惠玲是一名小學教師。“過去只在課本上看到過北京故宮和長城的圖。百聞不如一見。”她舉起手中的相機説,回去後要把此行的故事告訴班上的小朋友們。

  臺中逢甲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楊于萱攻讀的是甲骨文研究。上午剛剛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看到不少青銅器銘文。她説:“真是受益匪淺啊。兩岸同文同種,求同存異這個‘同’字,我想首先就是共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兩岸青年都擔負著傳承發揚的責任。”

  感受著同根的文化,兩岸青年的心靠得更緊了。南昌大學的李正磊和臺北教育大學的陳莉家,在聯歡舞臺上共同演出,共同唱出:“我們的心,從沒有海峽的界限,在同一片天空有著相同的語言,期待著我們相聚在海的那一邊,承諾未來還要再見。”這裡描寫的是兩岸學生攜手譜寫的一段“心曲”。

  2007年春天,李正磊隨團組赴臺交流,和臺灣的年輕朋友們結下深厚友誼。為了記錄那難忘的交流、難捨的心情,他編曲、配器,陳莉家作詞,共同創作了這首歌曲。今天,他們再次相聚,兌現了跨越海峽再見的承諾。

  兩岸青年亦有著同心的願景。蘇惠玲和20多名臺灣少數民族青年穿著民族盛裝,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慶豐收”。上臺前,她告訴記者,這支舞曲來自排灣的習俗“小米豐年祭”。“豐年祭代表著人們對來年收成的期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也祝福今天的活動能夠播下兩岸交流的希望種子”。

  年輕的心在此相聚,兩岸年輕一代許下未來同行的約定。今天的兩岸青年交流已不僅僅局限于觀光、走訪,更拓展到科技交流、經濟合作等領域。

  臺灣高校傑出青年大陸參訪團已經是第十次跨越海峽而來。該團副秘書長黎昱萱告訴記者,這次除參觀北京故宮、中山公園、長城等遊覽活動之外,還將參加北京望京科技園舉行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入駐簽約儀式,到大連舉辦第二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高端論壇。

  “就業創業是兩岸青年學子們的共同關注話題。”黎昱萱説,“我們希望借由這樣的機會,讓兩岸青年人能夠從相識到相知,從分享智慧到拓展彼此對岸的人脈,未來有機會共同打拼。”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週年,辛亥革命就是從青年人的革命開始。”該團的榮譽團長馮滬祥説,“兩岸青年何倖生於今天,英雄用武之地的機會很多,未來共同奮鬥的目標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説的振興中華。”

  今天的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就像一個歡樂的海洋,臺灣魔術師劉謙的精彩演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千手觀音”、臺灣歌手周傑倫的《青花瓷》、著名影星成龍的《少年強》……兩岸及香港知名文藝人士和團體陸續登臺上演,在燦若繁星的穹頂下,如潮的掌聲一次次響起……

  晚會尾聲階段,全場6000多名兩岸青年為8位過生日的朋友合唱起溫情的生日歌,姚明、成龍、王楠、林丹為他們送上祝賀禮物,並共同點亮了由兩岸青年在交流活動中匯聚的張張笑臉組成的“微笑之柱”。

  歷時近兩個小時的聯歡很快過去,難捨難分的時刻再次到來。全場齊唱起《相親相愛》,這動人的歌聲飛過黃河,飛過長江,飛揚在神州大地,飛揚在海峽兩岸,飛揚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聯誼活動結束了,臺灣景文科技大學的何庚泰仍難掩興奮之情。“整場活動我都非常興奮!”他説,“因為參加了這樣的活動,感受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兩岸交流的一分子。”

  北京大學大二學生潘正説,這幾天我和臺灣朋友分享了許多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還互留了MSN、郵件等聯繫方式,相約他們回臺灣以後還繼續聯繫,“做長長久久的朋友”。

  宏偉的大會堂外,北京城華燈初上,流光溢彩。結伴步出會場的兩岸青年朋友顯得是那麼的親密無間,今天的相遇、相識讓他們已不再陌生,更將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相伴同行,同心合力邁上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之路。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