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國臺辦2025年10月29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5-10-29 14:35: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彭慶恩答記者問。(中國臺灣網記者 陳佳慧 攝)
  中國臺灣網北京10月29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9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經濟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彭慶恩主持。以下為發布會全文實錄: 
  陳斌華: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前來參加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很高興向大家介紹我辦新任發言人、經濟局局長彭慶恩。今天的發布會將由他主持,希望大家像支持我、鳳蓮和前幾任發言人一樣,支持慶恩局長做好新聞發布工作。
  彭慶恩: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相識。今天是我第一次主持國臺辦新聞發布會,我將在這個全新的崗位上,及時、準確、全面介紹我們對臺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舉措,和大家加強溝通交流,共同致力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了解與理解。現在,請大家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請問在對臺工作中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彭慶恩: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勝利召開。這次會議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係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是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目標任務,體現了對臺工作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戰略定位,為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開辟廣闊空間,提供強勁動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貫徹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幹涉,不斷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鼓勵支持更多臺灣同胞參與大陸經濟社會建設,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和成果,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襄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偉業。
  新華社記者:10月25日,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受到兩岸輿論和民眾高度關注。請介紹有關情況及重要意義。
  彭慶恩:10月25日上午,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並講話。紀念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同憶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共創未來”為主題,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各界代表人士約500人參加。
  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共同的偉大榮光。紀念大會闡明了黨和國家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重要意義,號召兩岸同胞共擔歷史責任,共護抗戰勝利重大成果,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交流融合,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享祖國統一美好前景,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偉業。
  紀念大會受到兩岸同胞高度關注,引發強烈反響。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紀念大會精神,團結廣大臺灣同胞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參考消息》記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發表講話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和平統一後,臺灣有七個“更好”。請問如何闡釋解讀? 
  彭慶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又有利于統一後臺灣長治久安”。和平統一將給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巨大機遇,將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祖國大陸人口多,市場廣,產業強,完全容得下來自臺灣的商品和企業。立足祖國大陸超大市場和規模經濟優勢,結合自身科技特色和人才優勢,臺灣經濟發展將煥發新的活力。兩岸實現互聯互通、應通盡通,臺灣的能源資源保障將得到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發展。兩岸實現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共享,將為臺灣同胞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滋養中,臺灣同胞的創造力將得到充分激發,精神文化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有強大祖國做後盾,臺灣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臺灣同胞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作出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近日,海外華僑華人及居港澳臺胞紛紛舉行紀念活動,積極擁護上述決定。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以國家名義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也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8日,中國駐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30余個國家的使領館、團舉行了有關紀念活動,海外華僑華人及居住在港澳地區的臺胞也紛紛自發以舉辦座談會、發表聲明等形式擁護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充分彰顯了全體中華兒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也充分反映、有力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普遍共識。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將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同心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海之聲”、“看臺海”和“日月譚天”記者: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作出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請問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有哪些重要意義?
  彭慶恩: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很多致力于祖國統一事業的臺灣各界代表人士多次提議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並在國家層面舉行紀念活動。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審議通過相關決定,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以國家名義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充分順應人民意願和體現國家意志,彰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宣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強決心,體現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必將引領兩岸同胞傳承、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和偉大抗戰精神、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團結奮鬥。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10月份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高達53%民眾“不讚同”其施政方式,27%表示“非常不讚同”,顯示島內民怨持續。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賴清德上臺以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置廣大臺灣同胞、企業利益福祉于不顧,變本加厲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強行推動兩岸經濟脫鉤斷鏈;無底線賣臺媚外,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在窮兵黷武的邪路上狂奔,不惜將臺灣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民調結果充分印證賴清德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如其一意孤行,只會更加害慘臺灣,引發更大民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海峽飛虹》記者:臺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日前稱,大陸要求臺灣接受“九二共識”,意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基于所謂“臺灣主權和民主”,民進黨當局不會接受這種政治前提。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1992年兩岸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即“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兩岸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和臺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蕩,臺灣同胞利益就會受損。民進黨當局長期抹黑、造謠,污名化“九二共識”,嚴重破壞了兩岸關係共同政治基礎,損害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希望廣大臺灣同胞正確理解“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堅決抵制“臺獨”分裂行徑,與大陸同胞攜手並肩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近日發表報告,指出賴清德當局挑釁言行招致大陸強硬反制,美方不應讓賴當局借美方支持採取可能激怒大陸的舉措,應敦促賴當局確保不加劇兩岸緊張關係、破壞臺海安全,並“最大限度激勵大陸採取漸進式統一路徑”。 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有關報告表明,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賴清德是“麻煩制造者”、“和平破壞者”。要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就要制止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只有實現統一,臺海和平穩定才有根本保證。
  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來幹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幹涉。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臺防務部門負責人日前承認,向美採購的F-16戰機如期交貨及臺軍自造潛艇完成交付都很困難。島內有輿論指出,臺防務部門高額預算注水嚴重,有官員表示“幾張紙就能騙好幾億”。民進黨當局所謂的“強化防務”已成為“挂羊頭賣狗肉”的貪腐。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妄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完全是癡人說夢,死路一條。其打著“強化防務”的旗號,大肆揮霍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其中充滿不可告人的勾當,臺灣民眾對此深惡痛絕。
  中新社記者:近期,民進黨當局加緊清查島內公務員持有大陸身份證件情況,對此有何評論?請問外界能否設法從大陸方面獲取臺胞是否持有大陸身份證件信息?
  彭慶恩:臺灣居民自願申領大陸身份證件是其享有的合法權利。我們為臺胞往來大陸或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辦理有關證件,目的是為大家提供更好服務和便利,廣受臺胞好評,臺胞紛紛肯定有用、實用、好用。
  民進黨當局採取各種手段威脅恐嚇臺灣同胞,制造“綠色恐怖”,阻撓破壞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其所作所為嚴重侵犯臺胞個人隱私,不得人心。我要再次強調,臺胞申領大陸各類證件情況及證件信息受到有關部門嚴格保護,外界無法獲取。
  浙江日報“潮新聞”記者:對于大陸方面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臺陸委會稱,“臺灣光復節”是為紀念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接受在臺日軍投降的紀念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關係,也和對日作戰沒有正面貢獻的中共毫無關係”。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共同榮光。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辟廣大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夾擊敵人,構成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略態勢;中國共產黨鮮明提出收復臺灣的主張,指導幫助臺灣同胞組建臺灣義勇隊等抗日武裝力量,支持和推動了臺灣光復運動。臺灣光復,值得兩岸同胞共同銘記與維護。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有輿論注意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沒有提“和平統一”,請問這有何寓意?
  彭慶恩: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和平統一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與我們一道,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
  福建廣電“臺海時刻”新媒體記者: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賴清德在當天發布視頻鼓吹所謂“古寧頭戰役”等,並稱“和平一定要靠實力,一紙協議無法獲得真正的和平”。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賴清德此番言行不僅暴露其對歷史的不知敬畏,背叛民族的醜行,更暴露其妄圖“以武拒統”、“以武謀獨”的不自量力。“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兩岸統一才能永保臺灣太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記者: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日前在臉書平臺開設賬號,受到臺灣網友關注。臺陸委會提醒民眾稱,若有任何人通過臉書私信功能,配合大陸有關懸賞通告提供線索或檢舉等,或面臨7年以上有期徒刑。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臉書賬號開通後,收到許多島內網友留言祝福與支持,還有網友留言希望協助尋找大陸親人。這反映出臺灣同胞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關切,對獲取正確信息的需求,以及渴望增進同胞情誼的心聲。我們認真對待每則留言,將繼續用好這一新的溝通平臺,多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民進黨當局對此如臨大敵,威脅恐嚇,嚴重侵害臺灣同胞的基本權利,充分暴露其標榜“言論自由”的虛偽本質。“臺獨”是歷史逆流,是兩岸禍害。希望兩岸同胞積極提供相關違法犯罪線索,我們嚴格依法保護舉報人的信息和合法權益。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請問近期有哪些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 
  彭慶恩:近期,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持續熱絡。繼豫臺會後,今天(10月29日)上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天津市政協共同主辦的第16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在天津開幕,期間舉辦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京津冀臺大健康產業交流會、第五屆兩岸共同市場海河論壇、重點產業對接考察等活動。臺灣政商界高層、行業公會及重要企業負責人,兩岸企業家峰會、全國臺企聯及部分臺資企業協會負責人等約800人參會。
  文化交流方面,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廈門舉辦。本屆展會著力促進兩岸交流,臺灣地區參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共設閩臺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成果展等12個兩岸主題展,同步還將舉行產業對接、學術研討、青年交流、非遺展示等200多場兩岸主題係列活動。
  10月28日至30日,由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三茶發展論壇在廈門海滄區舉辦。論壇旨在深化兩岸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臺灣涉茶相關行業協會代表和茶商代表等兩岸茶界人士參加。
  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將在福建莆田市舉辦。今年論壇首次在海內外設立11個分會場,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及海內外僑胞、港澳臺胞歡聚一堂,共同打造集文化、學術、經貿、青年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人文交流平臺。此外,莆田市還將于10月29日至31日舉辦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8周年係列民俗活動。
  11月2日至4日,紀念朱子誕辰895周年朱子文化宣傳周活動將在福建三明尤溪舉辦。約150位兩岸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將通過文化體驗、學術研討、產業交融等形式,助力兩岸產業聯動,為朱子文化傳承創新與兩岸鄉村協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歡迎兩岸媒體記者屆時前往採訪報道。
  中國日報記者:日前,美國聯邦參院外委會表決通過所謂“豪豬”、“臺灣國際團結”等4項涉臺消極法案,鼓噪簡化對臺軍售程序,讓臺灣享有與北約盟友同等待遇。民進黨當局對此表示歡迎,稱期待美國政府盡快落實對臺軍售。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國會推動涉臺消極議案,堅決反對美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係。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武裝臺灣”,停止審議有關議案,停止幹涉中國內政。民進黨當局妄圖“以武謀獨”、“備戰謀獨”,恬不知恥乞求外部勢力的虛假“保護”,只會讓臺灣更加兵兇戰危,葬送臺灣民眾安全福祉。
  中國臺灣網記者:在首個臺灣光復紀念日期間,除了舉辦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大陸還舉辦了哪些紀念活動?
  彭慶恩:臺灣光復是中國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是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鏈條的重要一環,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榮光和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記憶。國家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引發兩岸各界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連日來有關部門和地方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和紀念活動,各界臺胞踴躍參與。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舉行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招待會。《不屈的寶島 丹心向祖國——臺灣同胞抗日史實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民革中央舉辦“銘記歷史 共創未來——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座談會”。臺盟中央召開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座談會、舉辦主題特展和“共鑄民族魂——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音樂會”。全國臺聯舉辦各界臺胞慶祝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係列活動。北京市臺辦、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共同舉辦以“國家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重要意義”為主題的座談會。江蘇省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臺灣光復紀念日專題座談會”。上海、廣東等多地也舉辦以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為主題的座談會、圖片檔案展覽等活動。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舉行“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中華民族認同建構與兩岸融合發展”學術交流會。福建省民族團結進步協會、臺灣少數民族鄉鎮市長總會共同發起“兩岸同歌·復興共跑”各民族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活動在福建永安市、臺灣宜蘭縣同步舉行。
  參加活動的兩岸同胞紛紛表示,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順應兩岸民心和祖國統一大勢,對于凝聚兩岸同胞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日報記者:賴清德稱,各政黨應支持民進黨所謂“國安十法”修法,臺行政部門稱為因應錯假訊息等認知作戰,已規劃21部法律修正案,預計年底前完成修正草案。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急于推動所謂“修法”,就是企圖仗惡“法”施惡行,進一步制造“綠色恐怖”“寒蟬效應”、升高兩岸對立對抗,為圖謀“臺獨專制”打開方便之門。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賴清德當局無視島內民生、民意,不斷撕裂臺灣社會,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導致臺海緊張動蕩。種種倒行逆施必遭反對,注定失敗。
  香港中評社記者:臺對外交往部門在有關報告中稱,美國已經表示要與其國際盟友合作因應中國稀土管制措施,民進黨當局研議與美西方共同打造全球關鍵礦物所謂“非紅供應鏈”,應對“中國稀土戰”。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民進黨當局主動充當外部勢力遏制中國的“急先鋒”和“馬前卒”,通過出賣臺灣優勢產業、犧牲臺灣發展前景、砸掉臺灣民眾“飯碗”,配合鼓噪所謂“非紅供應鏈”,為的就是換取外部勢力對其謀“獨”的支持。其賣臺無底線、貼靠無原則,只能換來美國更加肆無忌憚的榨取和掠奪,損害臺灣產業和企業的利益,毀掉臺灣經濟和民眾的未來。
  人民政協報記者:日前,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稱,“沒有宗教自由怎麼會有宗教交流”,讓臺灣民眾“別信大陸為了統戰所稱的宗教交流”。還有民進黨當局官員稱,“大陸將宗教當作政治工具”。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有關說法完全是抹黑污蔑,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對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恐懼和阻撓禁限兩岸交流的險惡用心。我們一貫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支持兩岸宗教界依法依規開展交流。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為一黨私利大搞“綠色恐怖”,無所不用其極恐嚇打壓島內宗教團體、人士來大陸開展正常的宗教交流活動。到底是誰在侵犯宗教自由,誰在幹擾阻撓包括宗教交流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島內民眾看得越來越清楚。
  臺灣“中央社”記者:第一個問題,孫立人將軍次子孫天平日前透露,已正式向國臺辦提出申請,希望能將其父遺骨遷回故里安葬。請問國臺辦目前此事進度如何?對此事有何看法?第二個問題,您擔任國臺辦新聞發言人之後是否仍保留經濟局局長的職務?
  彭慶恩:第一個問題。我們將進一步了解核實有關情況。
  第二個問題。會繼續保留。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美國《時代》周刊近日刊登智庫“國防優先”有關專家文章,直指賴清德以其“魯莽領導人”做派,讓臺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呼吁美國總統特朗普應遏制“魯莽又高調的賴清德”。對此有何評論?
  彭慶恩:我們注意到,近期越來越多的外國專家學者以及國際輿論對臺海形勢表示擔憂,公開批評賴清德“臺獨”挑釁言行。當前臺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本原因在于賴清德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不斷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賴清德是不折不扣的“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名副其實的“麻煩制造者”。
  我要強調的是,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解決臺灣問題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希望廣大臺灣同胞認清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路線的極端危害性、破壞性,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同我們一道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切實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自身安全福祉。
  臺灣《聯合報》記者:第一個問題,您擔任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後,目前國臺辦共有4位發言人,這在歷史上是比較多的。您擔任過海研中心主任,現任經濟局局長,這次擔任發言人是否代表大陸對臺宣傳工作有特別用意?會否加強對對臺經貿的宣傳?第二個問題,國臺辦發言人近期在臉書上開設賬號,臺灣網友紛紛留言互動,請問國臺辦未來如何繼續利用包括臉書賬號在內的各平臺與臺灣網友互動,加強對臺宣傳工作?
  彭慶恩:第一個問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對臺新聞發布工作,我們的安排沒有變化。
  第二個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臉書賬號上的每則留言,將繼續用好這一新的溝通平臺,多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彭慶恩:最後我再發布一條信息。10月13日,“國務院臺辦”微信公眾號發布第五期“涉臺知識問答”活動題目,網友們踴躍參與答題。截至10月27日,答案正確且留言點讚排名前十的網友依次是:“機靈鬼”、“美好的回憶”、“猴子派來的救兵”、“美麗新世界”、“好山好水”、“白蕭”、“楊俊升”、“小火苗”、“晨”、“小不點”。對以上十名網友表示祝賀,他們將獲得精美的紀念品貝雕《寶島臺灣》,希望大家繼續關心對臺工作,積極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11月10日,“國務院臺辦”微信公眾號將發布第六期“涉臺知識問答”活動的題目,敬請期待!
  彭慶恩: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