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讓根植于社區的“友好”成為幸福晚年的堅實依托

2025-10-17 13:1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社區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景,民政部日前公布,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290個。那麼老年友好社區的“友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17日的民生一件事,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北京市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60歲以上的人口佔到27%以上,記者在這里採訪時發現,不少坐輪椅的老人都喜歡聚集在社區里的口袋公園聊天。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口袋公園初建的時候考慮到老年人比較多,所以把坡道建起來,讓所有老年人順暢出行。
  為了方便老人出行,社區還對每個單元入口以及服務站等設施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除了無障礙坡道,一些社區還通過安裝智能設備保障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在浙江杭州市翠苑一區,社區為60歲以上的失能失智、獨居、孤寡老人安裝了電感、煙感和氣感、AI馬桶水位監測器等數字化智能產品,主動發現老人居家養老的需求,及時上門提供服務。
  參與友好:打造平臺 讓老年人老有所為
  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登記老年志願者有5000多萬,其中社區志願服務是老年人老有所為的重要舞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標準提出,引導和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公益慈善等活動。一些社區通過搭建志願服務平臺等措施,方便老年人老有所為。 
  每天清晨,四川天府新區安公社區慈善茶座的志願者們就開始忙碌起來,79歲的社區志願者羅素清在這個茶攤已經工作了快10年,共募集善款近60萬元,用于幫助社區生活困難群眾以及其他公益捐款。
  除了服務社會,互助養老也是老年志願者發揮作用的渠道。今年以來,河北衡水的一些社區就開展了“老幫老”志願服務活動,社區里的老年志願者們與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等“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
  66歲的宋瑞平還擔任著社區里的“銀齡網格長”,他結對幫扶7名困難老年人,為他們提供上門理發、代取快遞、代買藥品等服務。
  在楊樹社區,有68名像宋瑞平這樣的老年志願者為高齡、獨居、空巢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楊樹社區還推出了“時間銀行+積分兌換”的激勵制度,將銀齡志願者所提供的志願服務以積分的形式進行記錄。
  鄰里友好:志願者服務 就近解決實際困難
  鄰里關係的友好也是老年友好社區的重要方面,“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標準明確提出,在社區服務便利可及方面,要探索農村養老服務志願服務機制,鼓勵鄰里鄉親為留守老年人提供關愛服務。如今,全國不少社區通過結對幫扶等措施為困難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
  山西省晉城市獻義村的日間照料中心,志願者張海棉正在為村里的老年人做午飯,這個設在日間照料中心里的食堂沒有專職工作人員,都是靠像張海棉這樣的志願者輪流排班,義務為老人提供服務。
  晉城市陽城縣演禮鎮獻義村黨支部書記于學東稱:“我們村全年為老年人服務,都是由義工來完成的,義工有120多人,為老年人服務都是無償的,但是大家報名都是非常積極踴躍的。”
  除了老年用餐,志願者們還對獨居、孤寡等困難老人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村里的馬素秋老人需要經常到縣城去看病,每次都有志願者全程陪同。
  在農村社區,老人居住相對分散,為了保障老人居家安全,一些社區還通過網格員包戶的方式保證老年人戶戶有人管。在山西省長治市果園村,7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網格員負責,為老人提供代買藥品、健康監測等服務。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鎮果園村網格員粱春香稱:“平時多跟老人們嘮嘮家常,不光聽他們說需要啥,還得琢磨他們沒說出口的需求。其實就是多花點時間、多替他們想一步,這樣的服務才能真正暖到老人心里。”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全國將建成5000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實現城鄉全覆蓋。我們看到的這不僅是一係列待完成的目標數字,更是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溫暖圖景。相信隨著老年友好社區建設的不斷深入,這些根植于社區的“友好”將成為所有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堅實依托。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