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藍圖繪就40年兩岸融合路
2025-11-27 15:28:00
來源:廈門日報
字號
廈門日報訊 (記者 詹文 蔡鎮金)廈門與臺灣,一水相連,隔海相望。有一張藍圖,指引廈門九部“五年規劃(計劃)”持續接力,繪就40年兩岸融合路。26日,廈門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廈門市委關于制定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高質量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把藍圖繪就的“融合路”不斷延伸、拓展。
這張藍圖,即《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發展戰略》)。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著眼解決廈門經濟特區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課題,親自領導編制了這本《發展戰略》。
廈門是我國首批四大經濟特區之一。翻開這本紙頁已泛黃的戰略規劃,可以清晰看到廈門經濟特區因何而設——國務院1985年85號文件指出: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我國東南地區的經濟,加強對臺工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發展戰略》指明,85號文件“十分明確地表明了中央設立廈門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廈門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橋梁”。
為此,《發展戰略》設置專門課題研究“廈門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地位、作用及前景”,並在全國首次提出“兩岸融合”概念:“廈門發揮自由港政策的優勢和對臺人緣地緣關係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促進兩岸‘融合’,對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作出應有的貢獻。”
“《發展戰略》是我國地方政府最早編制的跨越15年的戰略規劃,不僅為廈門城市轉型發展,也為兩岸關係‘融合’錨定了清晰方向。”廈門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鄭尚定說,在這張藍圖的指引下,廈門的九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七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以及“十五五”規劃建議),始終沿著這條路徑深化工作重點,接力續寫廈臺融合故事。
一張藍圖繪制到底,也執行到底。廈門“七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中制定的目標,逐漸成為現實,在兩岸融合道路上率先落地一係列歷史性“破冰”舉措。廈臺人員往來熱絡,廈金航線客運量佔兩岸人員往來的20%、佔閩臺之間海上客運量的九成以上;廈臺經貿合作火熱,2024年廈臺直航海運快件運送1.27萬標箱,同比增長462.15%。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臺商吳家瑩創辦的企業扎根廈門近30年,如今,年交易額約7億美元,產品遠銷世界各地。他感慨道:“我是兩岸融合路的見證者、經歷者、參與者,兩岸融合好,臺胞才會好,臺灣才會好。”
[責任編輯:黃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