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帽子背後的家國情懷——臺胞楊幼瑛回憶父親楊春松的抗戰故事

2025-11-26 15:13: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臺胞楊幼瑛家的大衣櫃里一直珍藏著一頂黑色禮帽,因為時間久遠,這頂帽子已經有點褪色。
  “這是父親留給我的唯一一件紀念品。”楊幼瑛對記者說,就是靠著這頂禮帽化妝掩護,父親才躲過了日本當局一次又一次的盤查和追捕。
  楊幼瑛的父親叫楊春松,生于臺灣桃園縣龍潭鄉。1926年,26歲的楊春松響應臺灣著名愛國將領李友邦的號召,投身革命。他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受組織委派,先後在臺灣、上海從事農民運動和抗日團體宣傳工作。
  1932年楊春松因被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被押送回臺灣,遭日本殖民當局判刑6年。1938年,“服刑”期滿的楊春松原計劃繞道日本回到祖國大陸繼續參加抗日,但由于日本警察監視得很嚴,他只好選擇暫時隱藏在日本。在日潛伏期間,楊春松組織旅日愛國僑胞、臺灣同胞一起抗日,還成立了日本第一個臺灣同鄉會、華僑聯合會,還被推舉為旅日臺灣同鄉會首任副會長。
  在日期間,楊春松發現當時在日本還有一批中國“戰俘”——200余名八路軍、新四軍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他和日本政府嚴正交涉,最後迫使日本政府把這些戰俘送回國內,後來他又推動了中國在日勞工的遣返工作。
  1945年底,楊春松冒著巨大風險,長途跋涉,輾轉數千里,經朝鮮半島秘密返回祖國大陸。“那個時候,父親生活拮據,省下來的錢都用于革命,自己很少添置衣物。這頂帽子一直伴隨著他,既遮風擋雨,也幫他一次次地化險為夷。”楊幼瑛說,每次看到這頂帽子,就覺著父親還活著。“父親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就是祖國統一,他為此奮鬥了一生。像他這樣的臺灣愛國志士還有很多,他們的拳拳之心和愛國行為,值得被後人敬仰,被歷史銘記。”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