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麗臺融合情”兩岸聯合報道活動圓滿收官 臺媒感慨大陸文化底蘊深厚與發展規模

2025-11-03 13:1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麗水11月3日訊(記者 麥旭濤 王博偉 白偌瑄)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國臺灣網與3位臺灣媒體記者共同組成的“麗臺融合情”聯合報道團,在浙江省麗水市展開為期三天的文化參訪活動。報道團先後走進縉雲仙都黃帝祭祀大典、龍泉青瓷文化園區及畬族村落,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發展活力,臺灣媒體代表在參訪過程中多次感嘆“大陸規模”與“文化震撼”。

乙巳(2025)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現場。(中國臺灣網記者 麥旭濤 攝)

  10月29日上午,乙巳(2025)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在縉雲仙都黃帝祠宇隆重舉行。報道團全程觀摩了這場莊嚴隆重的祭典。現場旌旗招展,古樂悠揚,與會嘉賓身披黃色綬帶,肅立于軒轅殿前,共同參與長號鳴天、擊鼓撞鐘、敬獻花籃、恭讀祭文等九項儀程。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譜新篇”為主題,彰顯出中華民族崇敬先祖、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乙巳(2025)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臺灣代表團。(中國臺灣網記者 麥旭濤 攝)

  臺媒記者在祭典後表示,盡管在臺灣也曾參與過各類傳統文化活動,但如此規模宏大、儀式嚴謹、意義深遠的國家級祭典,令人深感震撼。“這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文化血脈的延續與民族精神的凝聚。”

  10月30日上午,報道團來到龍泉市,走訪由龍泉望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望甌文化園區。公司董事長馮俊向報道團詳細介紹了園區的規劃理念、業態布局與發展願景。園區集藝術創作、展覽交流、文創孵化于一體,佔地廣闊、設施完善,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產業思維,令臺灣媒體代表連呼“羨慕”。

  臺灣記者陳芃在採訪中直言:“一個望甌文化園區,感覺像有十個‘駁二藝術特區’那樣大!”他所提及的“駁二”是臺灣知名文創藝術園區,而望甌的規模與整體規劃,讓他對大陸在文化產業發展上的投入與視野有了全新認識。

  報道團隨後走進青瓷工坊,採訪了青瓷導師雷慧仙。她現場講解了青瓷從拉坯、刻花到施釉、燒制的復雜工藝流程,並指出上等青瓷因釉色、窯變等因素,成品率極低,“一件完美的青瓷,往往是天工與人工的契合”。臺媒對青瓷“如玉似冰”的質感表現出濃厚興趣,不斷追問工藝細節與文化象徵。

  此外,報道團還採訪了從外地來到龍泉發展的陶藝家朱旭。他表示,龍泉不僅擁有深厚的青瓷文化土壤,更具備完整的陶瓷產業鏈與濃厚的藝術創作氛圍,是陶藝家理想的發展之地。

  當天下午,報道團趕赴景寧縣,探訪當地畬族村落。村落中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畬族傳統民居,夯土牆、木結構、黑瓦頂,處處流露出濃鬱的民族特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民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藍景芬,為報道團介紹了畬族的歷史淵源、語言係統與民俗文化,並重點展示了畬族彩帶的編織技藝與圖案寓意。

嘉賓觀看畬族彩帶制作。(中國臺灣網記者 白偌瑄 攝)

  在現場,藍景芬即興演唱了一段畬族民歌,嗓音清亮、韻律獨特,歌詞中蘊含對自然與生活的讚美,贏得報道團陣陣掌聲。有臺灣記者表示,畬族文化保存之完整、傳承之有力,令人敬佩,“這樣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在臺灣也不多見”。

  本次“麗臺融合情”聯合報道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親身體驗、深入對話,不僅讓臺灣媒體對浙江麗水地區的文化底蘊與發展成就有了全面認識,也在兩岸媒體人間搭建起一座以文化為紐帶的溝通之橋。有臺媒代表在行程結束時表示,這次參訪讓他們看到“大陸的文化自信與發展遠見”,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參與此類交流,共同講好兩岸融合發展的故事。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