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飯再炒”到“吹哨壯膽”,國臺辦犀利駁斥賴清德分裂謬論
2025-10-15 15:5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北京10月15日訊(記者 尹賽楠)15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議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上,陳斌華宣布國務院臺辦新聞發布會自本月起將增加舉辦頻次,由現行的每月兩次增至每周一次,此舉旨在更好闡釋中央對臺方針政策,闡明祖國大陸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幹涉、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推進祖國統一的立場和主張,及時回應海內外對涉臺議題的關切。

10月15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議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陳斌華表示,臺灣問題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和14億多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完成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對臺工作是“國之大者”,舉世矚目。希望廣大媒體朋友繼續關注、支持國臺辦新聞發布工作。
賴清德又炒“臺獨”分裂謬論 國臺辦:臺灣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
近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稱,“中華民國已跟臺灣融為一體,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主權”,也就沒有“國家”。陸委會則宣稱,大陸方面發表關于聯大第2758號決議立場文件,意圖改變臺海現狀,要求大陸正視所謂“兩岸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始終存在的事實”,為兩岸關係謀求良性互動之道。
對此,陳斌華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真正的臺海現狀,是不容篡改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歪曲、無法撼動。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
陳斌華指出,賴清德再次宣揚“臺獨”分裂謬論,是對“臺獨”主張的冷飯再炒,是對歪理邪說的拙劣拼接,更是對兩岸同胞民族情感的肆意踐踏,充分暴露其對歷史和法理事實的無知,對廣大臺胞利益福祉的無視。其所作所為只會加劇臺海形勢緊張,只會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只會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
此外,臺“民主文教基金會”近日公布民調,約六成受訪者認為臺灣應與大陸交流、避戰;《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不滿意賴清德處理兩岸關係的比例,從去年的43%上升到63%,88%受訪者主張兩岸必須維持溝通。陳斌華表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臺灣社會主流民意,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希望廣大臺灣同胞從民族大義和自身安全福祉出發,同我們一道堅決反對“臺獨引戰”,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守護好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民進黨當局渲染大陸“軍事威脅”欲造“臺灣之盾” 國臺辦:絕路!
日前,民進黨當局防務部門發布報告,大肆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聲稱將強化所謂“不對稱+韌性”戰力,並鼓吹美臺軍事交流合作取得成果。臺媒報道,臺軍方將在10月舉行“陸勝”、“海強”及“天龍”三項操練演習,強化訓練力度及改革制度,以因應可能的潛在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在所謂“雙十”講話中亦聲稱,將打造所謂“臺灣之盾”防空係統,要將臺灣防務費用提高到GDP的3%至5%,引發島內輿論擔憂。陳斌華表示,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為一黨私利,妄圖“以武謀獨”,大肆揮霍民脂民膏,大搞“全民皆兵”,把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車,是對臺灣民眾安全與利益的最大威脅。
陳斌華指出,民進黨當局搞這些花里胡哨的表演,不過是裝腔作勢、吹哨壯膽。他們為了“備戰謀獨”,大肆浪費民脂民膏、窮兵黷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惜把臺灣當戰場、把民眾當炮灰,把原來可以用于改善民生的錢浪費在購買武器、養肥外國軍火商上,只會把臺灣推向更加兵兇戰危的險境。
“正告民進黨當局,和平發展是正途,‘以武謀獨’是絕路。”陳斌華強調,我們有堅定意志、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粉碎一切“臺獨”分裂圖謀。

美加緊對臺軍售又給賴清德“壯膽” 國臺辦:癡心妄想,自取其辱
日前,美國參議院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保留10億美元對臺軍援撥款,建議邀臺參加環太平洋軍演、共同研發及生產無人機。賴清德在受訪時炒作所謂特朗普任內大陸“不會出兵攻打臺灣”的傳言,聲稱若特朗普能讓大陸“放棄對臺動武”,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對此,陳斌華表示,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前途命運掌握在兩岸中國人自己手中,由兩岸中國人自己來解決,不容任何外來幹涉。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為一黨私利對外部勢力卑躬屈膝、迎合討好,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純屬癡心妄想,只會自取其辱。
此外,有港媒指出,大陸方面日前啟用了“不可靠實體清單”,對3家美國涉及對臺軍售企業實施制裁。陳斌華回應指出,有關美國企業不顧中方強烈反對,與中國臺灣地區開展所謂軍事技術合作,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對此堅決反對,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臺灣問題事關14億多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陳斌華強調,任何人、任何組織在臺灣問題上玩火,包括參與“武裝臺灣”,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勢必付出慘痛代價。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