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聯合採訪活動走進蒙自:非遺米線藏煙火,百年鐵軌述變遷

2025-08-08 22:4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8月8日訊(記者 孫路路)“在臺灣也有雲南館,雲南館中也有過橋米線。”在參觀完蒙自市過橋米線文化展示中心後,臺灣時政評論員黎建南說,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來到大陸,“兩岸同胞都有權利去接收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8月7日,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雲南紅河州採訪活動走進紅河州蒙自市。在這座“中國過橋米線之鄉”與滇越鐵路歷史重鎮,採訪團深度解碼美食文化傳承與百年鐵路記憶的雙重密碼,為兩岸交流寫下生動注腳。

  8月7日,第三屆“情牽兩岸·滇臺同行”暨臺灣網絡新媒體人雲南紅河州採訪活動走進紅河州蒙自市,參訪蒙自過橋米線小鎮。(中國臺灣網發)

  一碗米線,串聯百年文化傳承。走進橋米線文化展示中心,採訪團探尋這一雲南美食名片的前世今生。“相傳清朝年間,蒙自書生南湖苦讀,賢妻過橋為其送湯。”講解員口中的一則溫情故事,為這碗滾燙的米線注入了文化溫度。

  鮮切肉片在滾燙湯頭里翻滾、時蔬與米線依次入碗……“一湯、一肉、一米線”的精妙搭配,讓採訪團沉浸式體驗到米線的魅力。來自臺灣的自媒體人李湘茗品嘗後,直言“米線味道十分驚艷”。“這是一次充滿溫度的體驗,這碗米線承載著文化,也讓我讀懂了滇南飲食的匠心。”

  如今,這碗米線已成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承載著滇南飲食文化的傳承使命。從傳統技藝的堅守,到標準化生產與文化推廣的平衡,過橋米線正以“非遺+文旅+產業”模式,向全國乃至世界傳遞雲南味道。

  從煙火餐桌轉向百年鐵軌,採訪團來到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這座滇越鐵路上的百年老站,紅瓦黃牆的法式建築靜靜矗立,鏽跡斑斑的鐵軌延伸向遠方,曾是近代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與貿易口岸,見證過商賈雲集、機車轟鳴的繁華過往。

8月7日,採訪團走進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中國臺灣網記者 孫路路 攝)

  “第一次來到碧色寨站,看到這樣的老鐵路遺址,三條並行的軌道讓我印象很深刻。”身著苗族服裝的吳旻義沿著鐵軌緩緩行走,感受著這條鐵軌承載的歲月滄桑與歷史變遷。“我很喜歡這身苗族服裝。我本身是從事漢服推廣工作,未來一定會將更多的少數民族服裝推介到臺灣,讓更多的臺灣同胞了解多樣的民族文化。”如他所見,碧色寨已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文化地標,吸引著八方來客探尋滇南大地的發展足跡。

  從舌尖上的非遺傳承到鐵軌間的歷史回響,蒙自的雙重魅力讓採訪團深切感受到滇南發展中“守正”與“創新”的交響,也為兩岸共同追溯歷史、傳承文化增添了鮮活注腳。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