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平潭自貿片區十週年 | 十年促融 繪就涉臺解紛新“楓”景

2025-04-15 16:44:00
來源:平潭時報
字號

  十年來,平潭自貿片區緊扣兩岸融合發展脈搏,聚焦融合發展所需、臺胞臺企所盼,通過首設臺胞個人調解工作室,創新“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等一系列舉措,全力打造涉臺司法服務優選地。

  日前,平潭法院臺胞調解員許桂榮成功跨域調解的一起涉臺胞繼承糾紛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紛案例庫。這是平潭不斷探索涉臺司法創新的生動寫照,也是“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發揮效能的最新成果。

  臺胞説給臺胞聽以融促和更溫情

  臺胞李女士與女兒小黃因繼承問題産生糾紛,由於小黃不配合執行其父黃先生留下的遺囑,致使黃先生在大陸名下多處房産無法處理,無奈之下,李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

  “重點在於打動人心。”許桂榮接到案件後,通過微信積極溝通,爭取調解可能。當許桂榮表明其兼具臺胞和法學博士的身份後,當事人逐漸卸下防備,敞開心扉,提出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疑惑。在情法交融的循循善誘下,雙方分歧得以消融。

  許桂榮是平潭法院臺胞調解員隊伍的一員。近年來,平潭法院先後聘請13名臺胞特邀調解員,他們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負責不同領域的涉臺胞糾紛調解工作,通過“身份+鄉情”的優勢,提升在嵐臺胞對調解的滿意度和認同感。

  平潭法院涉臺案件審判庭一級法官林霞表示,臺胞調解員以同鄉同音為天然紐帶,在解決涉臺胞糾紛中架起溝通的橋梁,在維護各方權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是助推臺胞融入兩岸共同家園建設的生動體現。

  涉臺司法先行先試,調解促和的道路越走越寬。2020年4月,平潭法院成立全國首個以臺胞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臺胞薛清德調解工作室,該舉措入選福建自貿試驗區第18批創新舉措,獲評全國首創。2023年6月,平潭法院與江蘇昆山法院開展涉臺司法融合共建,互設“融合法庭”、互聘臺胞特邀調解員,已聯合化解317起涉臺胞糾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涉臺司法服務平潭實踐。

  司法服務再下沉兩岸同胞更親近

  “當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無法在電商平臺開通‘小黃車’,産品銷路拓展受阻……”日前,在海壇片區上樓村的“同心圓”法治驛站內,臺胞向海壇法庭的法官諮詢如何解決在嵐經商遇到的難題。

  在平潭,像這樣法官與臺胞面對面交流的場景已然變成常景。為回應臺胞臺企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平潭法院不斷強化涉臺司法“全鏈條”服務工作。

  2024年,平潭法院設立6個“同心圓”法治驛站,匯集司法服務、糾紛調處、執行聯動、法治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提供“首站式”司法服務。

  “同心圓”法治驛站的成立是“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的全面深化。“臺胞調解員‘調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順’、行業調解‘調興’的涉臺胞矛盾糾紛大調解格局不斷完善,同時推動司法進社區、進企業、進網格,讓臺胞享受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服務。”林霞説。

  以“三調”彰顯司法溫情,以“三進”增進兩岸親情。多年來,平潭持續推進涉臺胞糾紛多元化解的積極探索:深化與海峽兩岸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優化拓展臺灣地區有關規定查明平臺的查明內容和範圍;出臺涉臺胞糾紛訴仲對接機制,成功辦結全國首例涉臺訴仲對接案件……

  十年促融,情暖同胞。“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運作以來,臺胞特邀調解員已成功調解涉臺胞糾紛149件,涉及案由超過18種,解決爭議標的3000余萬元,在嵐臺胞宜居創業的幸福感更足、獲得感更實、安全感更強。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