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圍繞“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龍岩樣板”目標定位,龍岩市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從“茶葉”到“茶業”的蝶變之路

2025-02-20 10:44: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初春季節,走進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臺品櫻花茶園,粉色的櫻花競相怒放,青翠的茶樹瀰漫著淡雅茶香,生機勃勃的景致吸引四面八方遊客前來打卡、追逐春光。

  茶園的主人叫謝東慶,是紮根漳平臺創園的第一個臺農。1996年,他到永福考察後發現,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臺灣阿里山極其相似,非常適合種植高山茶,於是先後承包了永福1200余畝荒山種植高山茶,後來又在茶園種上櫻花。自此,許多臺農接踵而至,也跟著在“大陸阿里山”種茶、種花,兩岸農業合作跑出“加速度”。

  龍臺一家人,同飲一杯茶。近年來,龍岩市圍繞“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龍岩樣板”目標定位,持續拓展提升“大陸阿里山”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品牌,出臺《龍岩市支援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若干措施》,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積極探索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漳平臺創園連續8年在全國臺創園發展建設考評中排名第一。目前,園區內入駐臺企82家,匯聚臺農600余人,成為兩岸農業産業融合發展的典範。

  以通促融。龍岩市攜手兩岸專家制定《臺式烏龍茶》《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範》兩項國家標準,標準自2021年6月正式頒布實施後,臺創園內臺農們歸屬感更強了、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帶動漳平市種植高山茶5萬餘畝、年産茶5800余噸、實現産值15億元,每年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1.2萬人次、年每人平均收入增加2萬元。

  以惠促融。龍岩市用好用活“農林22條措施”和“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八條措施”等各項惠臺政策,在全國首創為臺農頒發林下經濟不動産權證書、發放林下經濟産業貸款等惠農舉措,並推動全省首個臺創園“信用園區”落戶漳平,累計認證頒發“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42本,為臺企爭取貸款超億元、發放貸款貼息2194萬元;落實園區臺企農産品加工享受農業用電優惠政策,每年為臺企節省成本80萬元以上。

  以情促融。龍岩市多措並舉為臺胞臺企紮根發展保駕護航,一方面把握對口支援機遇,策劃生成總投資182.8億元的對口支援項目18個;實施補短板工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0余億元,推進防洪工程、環保設施、社會民生工程等一批項目建設,目前24個項目已建成投用。另一方面,實行“一窗通辦”服務機制,在行政審批服務項目上壓縮時限,確保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實現“應辦盡辦快辦”。

  由“一杯茶”開始,臺胞臺企“登陸”發展,帶來了臺灣的精緻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的融合發展理念。近年來,漳平臺創園攜手臺胞培育發展“茶葉+花卉、文創、康養”等新業態,推動一産“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打造臺品櫻花茶園、岳山茶園民宿、臺灣茶葉故事館等“一企一特色”項目20個。2024年2月,龍岩市櫻花文化旅遊節暨漳平市第十三屆櫻花文化旅遊節成功舉辦,累計接待遊客11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9億元。

  從一杯茶到一個農業産業,這是龍岩市推動海峽兩岸農業産業融合的一個成功實踐。放眼全市,“以臺引臺”工作結出纍纍碩果:在首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上,總投資58億元的25個兩岸農業合作項目實現簽約,目前簽約項目已落地(竣工)8個、在建8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杭縣成功申報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喜咖(福建龍岩)生物科技、上杭大地生機(福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産1500噸果蔬脆片生産線擴建項目等一大批龍臺農業合作項目加速崛起發展,全市龍臺農業合作正源源不斷釋放新動能。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