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舍臺大、學中醫 臺青遊季勳期許新年新進步

2025-02-06 08: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題:舍臺大、學中醫 臺青遊季勳期許新年新進步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這是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首卷論述醫德的部分內容,也是臺灣青年遊季勳深為敬仰的一段話。

  “它告訴人們,作為一個醫生需要具備何種品德,讀下來讓人感受到一股很強的信念。”農曆乙巳蛇年,獲得執業醫師資格已有兩年的遊季勳期許自己繼續精進臨床技能,在提高診療精準度上更進一步。

  出生於1998年的遊季勳,來自臺北。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接連念完本科和碩士後,他選擇留在北京工作,並於去年8月入職朝陽區一家中醫醫院。

  “在京多年,對這裡比較熟悉,也結交了許多良師益友。”遊季勳如是説。在他看來,一些大型三甲醫院競爭激烈、學歷門檻較高,但各類醫館、社區醫院、二級醫院有不少工作機會,“綜合考慮下來還是想先在北京發展”。

  遊季勳的從醫路和家庭有關。父親是臺北的西醫,爺爺和叔叔在彰化開辦中醫診所。記憶中,從臺北回到爺爺家,他總愛從中藥櫃裏拿出各種藥物,一邊聞一邊好奇地向爺爺請教;也會被爺爺、叔叔為患者號脈,嬸嬸在一旁搗藥的場景吸引,“畫面很安靜,又很專注”。

  在此氛圍熏陶中,從醫的種子悄然埋下。2016年,遊季勳高中畢業,原本被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錄取,更想學醫的他,通過學測(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的簡稱)成績申請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的根在大陸,也得到很好的傳承與創新。民眾認可度以及政策扶持程度比較高,前景廣闊。”

  來到北方,遊季勳很快適應了學校生活。攻讀中醫學專業之餘,他還輔修針灸推拿,“這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許多中醫在診治時也是針藥並用”。為積累臨床知識,8年求學期間,他去往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多家醫院及診所實習、培訓。“透過實踐,不僅拓展了對於各類疾病的認識,也更深刻了解到臨床工作的不易。”

  得益於實踐經歷,遊季勳入職後上手很快。在醫院門診部中醫科,他已開始承擔多種疾病診治工作。他和同事們也常去周邊社區、企業義診,為民眾就近提供診療服務、普及健康理念。)

  作為年輕醫師,初入職場的遊季勳也曾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患者看你這麼年輕,會質疑你的專業度和可靠程度。”他坦言,遇到此類情況,只要根據所學進行診斷治療,用療效説話、建立信任,久而久之,患者的正向反饋越來越多。

  這個春節返臺過年,遊季勳安排得滿滿噹噹:回彰化老家過除夕,去桃園姥姥家拜年,與朋友同學見面、分享彼此近況。身為門診醫生,他希望,新的一年,進一步提升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診療服務。(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