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村書記的鄉村振興夢
中新網成都2月3日電 題:臺胞村書記的鄉村振興夢
記者 王鵬
新春佳節,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頂村洋溢著喜慶氛圍。書法家揮毫潑墨,為村民們書寫新春祝福。村黨支部書記陳貴靜穿梭其中,與村民們一同感受節日的喜悅。談及新一年的規劃,這位臺胞村書記提得最多的是“鄉村振興”。
陳貴靜出生於彭州市白鹿鎮白鹿頂村,祖籍臺灣嘉義,是生活在大陸的第三代臺胞,從小在白鹿頂村長大。2008年,她選擇回到彭州,參與家鄉建設。
陳貴靜回憶,當時的白鹿頂村,基礎設施落後,土地閒置,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當時的確面臨很多困難,我也一度想過放棄,但在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援下,堅持了下來。”陳貴靜説。
後來,陳貴靜被村民們推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她也利用自己的臺胞身份和資源優勢,引進臺灣先進農業技術和理念,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産業。
“臺灣的精緻農業和社區營造理念,讓我們大開眼界。”陳貴靜説,白鹿頂村一直有種植茶葉的傳統,但經濟價值低。後來她邀請臺灣茶葉專家來此,傳授臺灣制茶工藝,指導村民製作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高山荒野有機茶,並且註冊“白鹿頂”商標,實現了茶葉均價的大幅躍升。
白鹿頂村還引入臺灣民宿管理經驗發展鄉村旅遊業,由臺胞設計的民宿和露營基地群錯落山間,春節期間生意火爆;發揮“兩岸同耕工作室”橋梁作用,通過“紅色電商 兩岸同耕”助農直播,讓“白鹿茶”“白鹿産”走出了大山;村子裏引進了臺灣紅藜麥,紅紅的藜麥成熟後,村裏又多一道靚麗風景線。
如今,彭州吸引了許多臺胞在此創業生活。作為四川省臺聯副會長,春節期間,陳貴靜走訪慰問了多位臺胞,給他們帶來新春祝福。
在附近的廣達窯藝陶工坊內,窯火終日不熄,一件件柴燒陶器陳列在案,釉色流轉間似有山嵐霧氣。臺灣陶藝家蔡兆慶是這裡的“靈魂人物”。五年前,他因為愛情來到彭州,以彭州地域風貌為靈感,創作出“龍門四季”“湔江藍”系列作品。同時,蔡兆慶還培訓當地村民製作陶器,産品通過電商銷往各地。
多年間,白鹿頂村早已摘掉“貧困村”的帽子,發展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也從幾千元增至3萬餘元。在陳貴靜看來,臺胞和臺青來到四川發展,並紮根鄉村,白鹿頂村直接獲益,“這樣的交流,對兩岸農業發展和基層治理交流影響深遠。”
“其實想要做的事情有好多的。”陳貴靜説,新的一年,村子裏還有很多基礎設施需要去改善。“我的新年願望就是村裏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讓我們的村民的腰包能鼓起來,讓更多的臺胞了解這裡的鄉村,紮根鄉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