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立法,打開臺胞職業新通道
高銘村在為患者把脈。
無需重新考試,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便可換成大陸對應職業等級證書——從今年1月1日起,《廈門經濟特區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正式施行,為臺灣同胞來廈發展營造了優良環境。
這是大陸首部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的地方性法規,也是我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新舉措。
廈門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陳泰生表示,相比此前散見於各文件中的有關政策規定,廈門此次採用特區立法形式,不僅鞏固提升了先行先試的改革成果,更從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大局出發,主動將直接採認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為臺胞在廈門就業創業打開新通道。
換證開啟臺胞事業新天地
“小壯壯怎麼啦,是不是又想自己吃飯啊?”
午飯時間,十個多月大的寶寶哭鬧不止,廈門托圃宜貝托育中心乳兒班的臺灣育嬰師施昀廷像平常一樣,把小勺子遞到他手中。寶寶立刻樂了,開心地用小勺子“挖”飯吃。
“育嬰師要讀懂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施昀廷説,十多個月大的寶寶大多需人喂飯,但每個孩子發育和特點各異,“鼓勵讚美對孩子最有益,能激發他們的無限可能”。
來自臺灣南投的施昀廷在托育領域經驗豐富,持有臺灣“保姆人員”技術士證。2019年,她懷揣著對大陸托育事業美好前景的憧憬來到廈門。
“剛來大陸時,因兩岸職業資格差異,我在臺灣取得的資格證書不被認可。”施昀廷無奈地説,她只好考取了營養師證等大陸證書後才正式上崗。
在工作中,施昀廷常融入臺灣的專業經驗和先進理念。有一次接娃的家長對孩子説“這個不行”“那個你不會”,施昀廷見狀及時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負面語言,要給予正面肯定和讚美,“孩子不會的教了就會,孩子專注時別打斷”。
近年來,廈門發揮先行示範作用,持續推進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直接採認工作,在兩岸融合發展上大步邁進。得益於這一創新機制,眾多臺灣人才的職業資格獲直接採認。
2023年12月,廈門在大陸率先發佈《支援臺灣保育相關人員在廈從事托育服務》的政策,明確持臺灣“保姆人員”等技術士證的臺胞可以直接採認“育嬰員”等相應工種及技能等級,並同等參與職稱評審,企業優先聘用。
施昀廷率先受益。2024年6月她申請後,很快就被直接採認為大陸“育嬰員”三級,成為廈門首位獲得採認的臺灣托育人員。
廈門長庚醫院的吳思穎等臺灣醫生,也同樣因職業資格被直接採認,在廈門開啟了新的事業。吳思穎憑藉電子採認證書,以副主任醫師職稱在廈門執業,針灸技術深受患者稱讚。廈門長庚醫院93位臺灣醫生也因此定期往返兩岸診療,為患者看病治療,與福建同行交流切磋。
構建直接採認的規範體系
廈門經濟特區因臺而設,肩負著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廈門出臺多項涉臺法規政策,探索直接採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推進兩岸行業標準共通。
“借綜合改革試點契機,我們創新探索臺灣地區人才認定機制,持續推動職業資格便利化管理改革。”廈門市人社局局長周昱説,廈門已發佈3批共95項臺灣職業資格採認清單,涵蓋專業技術類(準入類)25項和技能類70項,累計採認臺灣人才235名。改革經驗獲得國家發改委、國臺辦肯定推廣。
為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廈門還發揮經濟特區立法“試驗田”作用,率先探索對臺職業資格採認立法。應運而生的《若干規定》全文11條,明確臺灣地區職業資格採認範圍、形式、流程和效力等,構建起全流程、規範化的直接採認工作機制。
“邊改革邊立法,我們希望以‘小切口’立法服務對臺工作大局。”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賀菊英説,法規破除臺灣地區職業資格在廈門適用的障礙,進一步擴大了直接採認範圍,為臺胞來廈就業創業優化制度空間。
法規直面臺胞求職的難點痛點,明確將根據臺胞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調整。構建採認目錄時要聽取臺胞意見,未採納的經相關部門比對後可及時納入。採認後的臺胞在廈門提供相應專業服務,享有同等待遇及職業培訓補貼、技能提升獎勵等實惠。
法規實施後,吸引更多行業的臺灣人才來廈發展,也為相關機構帶來新機遇。作為廈門首個兩岸托育合作服務基地,施昀廷所在的廈門托圃宜貝托育中心計劃引進更多的臺灣人才。
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新年伊始,廈門燕來福醫院的臺灣中醫高銘村興奮地在朋友圈分享廈門採認法規的消息,期待更多島內同行來廈門發展。
高銘村2016年來到廈門,雖然他有大陸中醫執業醫師證,但一直希望將臺灣的“物理治療師”資格證換為大陸的“康復治療師”證,更好地服務廈門患者。“有了這個法規,我離夢想更近了一步。”高銘村説,廈門此次立法為臺胞融入廈門職場提供了全方位、標準化的操作藍本,打破了更多兩岸職業資格壁壘,能大幅提升臺灣人才到廈門發展的從業意願。
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的臺灣員工黃鈺淇2019年便考取大陸證券從業資格。“拿到大陸職業資格證,增強了我在兩岸的職業競爭力。”黃鈺淇説,廈門率先立法擴大採認範圍,能吸引更多類型的臺灣人才來廈門施展才華,追逐夢想。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彭莉認為,《若干規定》彰顯“兩岸一家親”“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的理念,示範引領作用強,將助力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邁向更廣領域、更高程度、更深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