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常州:探索兩岸同胞共同參與社會治理的基層“路徑”

2025-01-07 08:35:00
來源:常州與臺灣
字號

  為進一步提升臺灣同胞在當地生活的融入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常州市以新北區河海社區為試點,通過上線“臺胞E+”社區臺胞服務小程式、揭牌成立全市首個社區“臺胞調解工作室”、 組建臺胞志願服務隊、開展“臺海連心”愛心暑托班等多項創新舉措,持續豐富臺胞社區生活、支援臺胞參與社區建設,探索“兩岸一家親”在基層社區的實踐路徑。

  服務增效 厚培臺胞共治的新土壤

  年末歲初,在常臺胞張凱銘顯得格外繁忙。作為中端電器有限公司的專案部經理,他正帶領團隊衝刺生産目標;作為新北區三井街道河海社區的臺胞志願服務隊隊長,他還在積極適應並融入常州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角色。

  出生於1978年的張凱銘,四年前由總公司派遣至常州,擔任常州中端電器有限公司的管理職務。中端電器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臺灣企業中國端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司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基層黨組織的鼎力相助,與所在的河海社區建立了深厚聯繫。疫情過後,公司欲成立企業黨組織,並和河海社區開展合作共建。張凱銘積極參與,成為推動雙方合作的重要成員之一。

  去年年初,新北區臺辦在走訪中了解到相關情況,迅速産生了以推動臺胞參與社區治理為突破口,增強臺胞在地融入感的構想。

  去年4月,“幸福河海、兩岸一家”主題活動在河海社區黨群活動中心順利舉辦,並推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舉措。活動中,常州市首個社區臺胞服務小程式窗口“臺胞E+”正式上線,該小程式依託河海社區“千帆E+”平臺,為臺企和臺胞提供涵蓋企業資金扶持、政策諮詢以及個人醫保、證件辦理、子女就學、喪葬服務等多方面的綠色通道和預約服務,極大方便了臺胞的生活和工作。

  全市首個社區“臺胞調解工作室”也于當天揭牌成立,該工作室秉承“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的理念,在區法院專業法官的指導下,聘任臺胞、臺屬擔任社區微網格員,邀請他們參與基層矛盾調解服務,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張凱銘就在此次活動中加入新成立的臺胞志願服務隊,並協助社區主任開展服務。

  新北區現有臺企81家,臺胞臺屬650余名,其中,三井街道就集中了16家臺企和260余名臺胞臺屬。

  “河海社區位處城市新中心,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不僅惠及轄區內的臺胞臺屬,更産生了廣泛的輻射效應,有望影響全區乃至更廣泛的範圍;同時,社區工作的核心在於順暢的溝通,而人則是溝通的關鍵,臺胞臺屬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尋求的幫助往往具有相似性,這使得他們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有效。”新北區臺辦主任李浩傑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河海社區黨總支書記周雷補充道:“我們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希望通過一個人、一支隊伍的帶動,吸引更多的臺胞、臺屬參與到社區生活中來。”

  四年多來,張凱銘已經深度融入了常州生活,除了偶爾回臺灣探親,他笑稱自己“已經離不開常州了”。

  作為基隆人,張凱銘曾在臺北、高雄等地工作,對臺灣的城市生活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常州同樣是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

  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成為張凱銘在常州的新角色。一上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在臺灣地區積累的社區治理和社區營造的優秀經驗進行了分享,這些寶貴經驗為社區工作帶來了新思路。不久前,當河海新村推進老小區改造項目時,張凱銘親自實地查看,並基於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向社區提出了切實可行、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項目的順利推進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溯源文化 拓展臺胞共治的新領域

  去年夏季,河海社區創新推出了“臺海連心”愛心暑托班,旨在深化“兩岸一家親”的主題內涵。暑托班巧妙融合固定課程與自選課程,不僅展示了臺灣地區與常州市獨特的城市文化魅力,還組織孩子們走進常州臺企,通過“託管+學習”的模式,為臺胞臺屬子女打造了一個安全、健康、充實且快樂的公益暑假環境,一個月內吸引了55名孩子積極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暑托班的班主任是由剛剛大學畢業的臺胞蔡旻如擔任。蔡旻如來自兩岸婚姻家庭,她的父親自2000年左右便來常州從事焊接設備生意,由於對網路行銷不熟悉,疫情後生意不得不終止。更不幸的是,2023年11月,蔡旻如的父親因腦梗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家庭陷入困境。新北區臺辦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伸出援手,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蔡旻如家庭渡過難關,併為她聯繫了實習和工作崗位。滿懷感激之情的蔡旻如,在暑托班上傾注了全部心血。她不僅向孩子們講述臺灣家鄉的特色風俗文化,還結合自己對大陸城市的了解,引導孩子們探索寶島臺灣與常州之間的文化異同。蔡旻如深信,通過這種個體化的講述方式,能夠有效消除臺胞與常州本地市民之間的陌生感,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友誼。

  在河海社區的積極推動下,臺企九曜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功落戶常州,並自2024年11月起與社區攜手推出了養育沙龍與親子閱讀系列活動。九曜教育自2012年在南京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為早期教育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解決方案,並致力於打造托育産業的應用場景。2023年,因業務拓展需要,九曜教育計劃搬遷至常州,河海社區迅速響應,積極協助其尋找合適場地,並協助其落地。目前,九曜教育的項目已入選“龍城英才計劃”第25批領軍人才創業類項目,還與常州市婦幼保健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提供醫育結合的照護小組服務。

  “當前,年輕父母面臨養育難、嬰幼託管難以及隔代長輩教育難等問題,九曜教育一落地就主動參與到社區的文化共建活動中來,這種精神難能可貴,非常值得讚賞。”河海社區黨總支書記周雷説,繪本文化和閱讀推薦文化在臺灣形成較早,這種時間差帶來的養育經驗傳遞,不僅為社區帶來了新的養育理念,也助力河海社區掀起了全民閱讀的新熱潮,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下的閱讀體驗。

  拓展合作 預見臺胞共治的新路徑

  “當時因為常州有小姐妹在,新冠肺炎疫情沒結束我們就決定到這兒來發展了!”2019年來常的Kelly,是名臺屬,她的先生陳品辰是名來自臺北的設計師。夫妻倆如今居住在河海社區,開有一家美容美發店。新店開張在即,從設計裝修到裝潢佈置,兩人都自行打理,常常在店裏待到很晚。

  懷著對美容美發事業的熱愛,Kelly不斷學習,把自己對美的理解融入,5年來收穫了一批忠實用戶。因其技藝精湛,河海社區曾慕名邀請Kelly夫婦二人到社區給大家開設美育小課堂,廣受居民好評,還不斷有人提出要“學藝”。他們倆在今年4月,也積極申請加入了臺胞志願服務隊。

  去年年底,河海社區推出了青年夜校和“家門口的就業服務中心”。周雷説:“我們非常樂見臺胞志願者共同拓展社區共治的其他可能,如Kelly夫婦,不僅能擔任‘青年夜校’的老師,還能為社區想要從事美容美發行業的人進行培訓。”

  臺胞庭宏的老家在花蓮,身為騎行愛好發燒友,喜歡用自行車輪丈量常州。近年來,常州年青人騎行熱興盛,在常臺企永祺車業就是一家致力於成為“全球更專業知名的騎行産品生産製造服務商”。秉持著“讓更多人享受綠色騎行的快樂”理念,永祺車業常常通過走進社區,或邀請市民走進企業等方式,展現不同的自行車文化。

  1994年落戶常州的光陽摩托,是常州老牌臺企之一,不僅以“綠色工廠”推動迴圈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不斷以“摩旅”形式促進兩岸交流,曾多次召集兩岸車友,開展臺灣環島騎行和大陸跨省騎行活動。“常州光陽2024年底將迎來30週年紀念日,我們拍攝了系列微電影,講述了不少‘夢想騎士’的故事。” 公司管理中心負責人陳勇偉介紹説。

  在新北區臺辦的支援下,社區與永祺車業、光陽摩托這樣的臺企達成合作,成為社區青少年以及普通居民了解騎行文化甚至臺灣企業管理的“學習”基地,定期舉辦工廠研學、社區分享等活動。

  “社區是百姓日常生活和交流互動的最頻繁、最基層的場所,是開展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在‘小’處著手才能向‘深’處延伸,我們希望臺胞在參與社會治理中,在日常的服務與奉獻、交流與合作中,在與常州居民多維度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一家人的溫暖。2025年,我們還將依託社區,開展更多向下紮根的交流活動。” 李浩傑如是説。

  以社會治理“小切口”探索“兩岸一家親”在基層實踐中的“新路徑”,新北區臺辦以及河海社區的系列行動亦是落細落實《江蘇省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的生動寫照。下一步,常州市將在全市推廣河海社區的工作經驗,以“社區網格員+臺胞主任助理+臺胞志願隊+居民”為基礎持續創新,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架設常臺連心橋,努力為基層社區建設賦能增效,為兩岸融合發展築牢根基。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