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票對臺“跨境直退”業務在海滄港綜保區落地
東南網12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周瑩 蘇小芳) 24日,一批來自中國臺北的跨境電商退貨包裹順利進入廈門自貿片區海滄港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廈門海關人員依法對該批次包裹實施查驗並放行。這標誌著廈門口岸打通了高效、安全的電子商務“跨境直退”通道,實現了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商品“出得去、退得回”。
據悉,該批出口退貨包裹由翔碩集團以“9610”模式(我國海關針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商品的一種監管方式代碼,該模式下,商品以小包、單個包裹發貨,並允許跨境電商企業將商品從境內通過第三方物流商運送至海外消費者手中)出口至中國臺灣地區。在“跨境直退”模式落地前,翔碩集團僅支援中國臺灣地區消費者將購自大陸的電商商品退貨至該地區電商倉庫,而無法直接退貨至大陸電商賣家。這既影響臺灣消費者網路購物的便利性,又造成了大陸電商賣家的貨品損失。
了解到翔碩集團的有關需求後,廈門自貿委海滄園區管理局和海滄海關詳細梳理問題清單,為企業提供通關指引,在確認退貨企業符合要求、退貨商品可驗核可監控後,協助企業開展系統聯調聯試,做好相關前期工作。12月24日,在首批出口退貨商品抵達海滄口岸後,翔碩集團向海滄海關發起退貨申請,當日該關即完成人工審核、查驗和放行手續。
與國內電商不同,跨境電商的銷售商品與境外消費者之間隔著兩道海關、國際幹線物流及境外落地配送等多個環節,參與方涵蓋境內“四通一達”(韻達、圓通等快遞公司)、集運倉、電商平臺、電商公司、數據申報方、跨境幹線方、中國海關、境外海關以及境外配送業等9個主體,這導致跨境電商在執行退貨時,面臨著手續繁雜、成本較高等諸多問題。
據跨境電商業內人士推測,按平均退貨率10%的口徑測算,僅2024年,跨境電商退貨的潛在需求就高達2500億元。如能夠實現“跨境退換”,就意味著盤活了海外倉,有利於減輕商家庫存壓力,從而讓商戶真正實現“一盤庫存賣全球”。
首票“跨境直退”試點商品的放行,為解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難”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廈門自貿委將聯合海關持續優化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退貨機制,積極支援出口電商企業完善售後服務體系,審慎積極地擴大“跨境直退”項目跨關區試點範圍。
據統計,我省佔有約90%的兩岸跨境電商市場份額,其中廈門約佔全省份額的六七成。今年“雙11”期間,海滄口岸共完成兩岸跨境電商241.78萬票、貨值8.21億元、貨重1.4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72倍、1.77倍、2.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