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社工攜手 圓夢第一家園

2024-12-03 09:09: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去年10月,由臺胞陸盈靜發起成立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臺後我省首個由臺胞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社會組織。運作一年多來,兩岸社工為兩岸社區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相隔68海裏的牽掛

  “今年學生的補助資金領了嗎?一定要及時發放給他們呀!”

  “放心吧,小陸,你安心休産假!每一項活動,我們都沒有落下!”

  ……

  平潭距離臺灣本島只有68海裏。海峽那頭,“90後”臺灣新手媽媽陸盈靜時刻牽掛著海峽這頭——平潭海壇片區東門社區,因為這裡不僅有她一手創辦的社工組織,還有一群令她惦念的“家人”。

  作為兩岸合作先行先試“試驗田”,2021年,平潭引進首批4名臺灣社工,開展養老救助、幫扶留守兒童等服務。陸盈靜就是其中的一名。

  東門社區是陸盈靜服務的第一個兩岸融合社區,成立於2008年,總人口1.2萬人。自2022年6月上任以來,陸盈靜帶來了不少金點子。“近鄰黨建一家親 濃濃兩岸中華情”“拒絕毒品護航青春”“志願我先行”“樂享溫情臘八節 愛暖兩岸長青族”……在陸盈靜的推動下,兩年多來近百場各式各樣的活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提出,“擴大臺胞社會參與”,“開展臺胞擔任在閩非宗教社會組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試點”。

  去年10月27日,在各方支援下,陸盈靜發起成立《意見》出臺後福建省首個由臺胞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社會組織——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民政處向陸盈靜發放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在網上提交材料後短短幾天就完成了登記,真是太方便高效了!”陸盈靜讚嘆道。

  對於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的成立,東門社區黨委書記薛玉鳳認為,這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大陸社工熟悉政策環境、土親人親,而臺灣社工帶來了精細化服務的理念和經驗,兩岸社工發揮各自優勢,有助於促進社區裏兩岸同胞的融合。

  兩岸融合社區的探索

  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是一個由37名兩岸社工組成的大家庭,為在平潭的臺胞和臺企提供資訊諮詢、社區融入等服務,並積極參與基層社區治理工作。

  “什麼是兩岸融合社區?在我們看來,這裡應當成為兩岸居民8小時工作之後愜意生活、走近彼此的地方。”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成立後,陸盈靜與兩岸小夥伴各司其職,針對東門社區不同群體的需求展開服務。為了讓社區老年人健康快樂安度晚年,他們開辦健康知識講座、教授健身操;為豐富社區婦女業餘生活,他們開設插花、扎染、剪紙等課程,並舉辦家庭教育、親子溝通講座。

  在交流互動中,許多兩岸居民也成了朋友。臺胞居民林雲與本地居民陳艷就是這樣一對忘年交。而立之年的林雲是東門社區的熱心住戶,在兩岸社工忙碌時總會主動幫忙,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名社區志願者。“活動中,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林雲都會耐心解答,手把手地講解示範。現在,我們是無話不説的好朋友。”已退休的陳艷告訴記者,過去她不愛交際,如今只要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舉辦活動,她都會參加,因為在這裡她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夥伴。

  同心築夢,不負韶華。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兩岸社工隊伍,是東門社區裏最有活力的群體。在工作中,他們也不斷互相借鑒、互相學習。

  “其實,剛開始時,因為不熟悉環境,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不過,大陸小夥伴都熱心幫助我,全力支援我。慢慢地,疑問少了,點子多了。”陸盈靜説。

  “小陸活潑開朗,總是笑瞇瞇的,就像鄰家小妹妹一樣,大家都很喜歡她。從她身上,我也學到了許多。”大陸社工翁藝芳告訴記者,在入戶拜訪老人時,陸盈靜總是能從細節入手,提醒老人注意用火用電安全,還牽頭為老年住戶安裝了煙霧報警器,受到兩岸社區居民的好評。

  探索之路,不止於此。除了東門社區,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還服務著臺康社區、萬家社區,並繼續在這些社區探索兩岸融合發展之路。

  “我畢業于臺灣亞洲大學社工專業。來平潭工作,不僅讓我學以致用,還給我一個更廣闊的發展舞臺。”蕭修祺是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的一員,也是平潭引進的首批臺灣社工之一,平時主要駐點在臺康社區。

  臺康社區成立於2017年,常住人口約1.1萬人,也是在嵐臺胞的一大聚集區。“在這裡,我們開設了臺灣文化手工課程,邀請來自臺灣少數民族的老師指導社區居民製作陶罐、十字繡、串珠等手工藝品。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蕭修祺説,今後他們還將繼續舉辦相關活動,豐富居民的業餘生活,也讓大家更了解彼此,更有共同話題。

  在平潭,這類“臺味”十足的兩岸社區還有許多。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打造出更多情感融合的社區樣板,並將這種模式推廣開來,為兩岸基層治理、社區融合注入新活力。

  宜居家園的幸福

  出門即公園、推窗即見景,這樣的美好畫面,已成為平潭許多社區居民的日常。

  由於人口密集,過去的東門社區鱗次櫛比、環境雜亂,居民若想散個步、遛個彎,要走到2公里外的龍鳳頭沙灘。如何提升社區宜居度?

  “在臺灣,社區居民常常自己動手,通過彩繪墻面、栽種綠植、佈置環境,將廢棄的空間改造成角落公園、口袋公園。我們不妨也這樣扮靚社區。”陸盈靜提議道。

  説幹就幹。薛玉鳳請來設計師對社區的荒廢空間進行改造整理,陸盈靜、翁藝芳等社工也帶領社區居民主動參與、集思廣益。

  改變,從一點一滴開始。原本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的墻角、空地變成了福文化公園、黨建公園、童心園、嵐臺巷、東門HOME公園,裏面既有休閒運動的活動設施,也有包含兩岸元素的文創標識、景物彩繪以及兩岸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照片。

  行走其間,一幅幅兩岸同胞攜手同行的畫卷徐徐展開。“在平潭,最幸福的事,就是臺胞的聲音能被聽見,臺胞的建議能被採納,這讓我們有一種歸屬感、成就感、幸福感。”陸盈靜説。

  以東門社區為例,社區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個公園都有臺胞居民參與的身影。“過去雨季路面積水問題常常困擾著我們。在臺胞建議下,我們引進臺灣‘JW生態透水鋪面工法’,對社區主幹道進行改造,解決了難題。”薛玉鳳説,自從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成立以來,臺灣社工發揮了聯結兩岸的作用,越來越多具有社區治理經驗的“臺灣親戚”前來交流,社區已成為兩岸基層交流的重要平臺。

  “下一步,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將在繼續做好兩岸居民服務工作的基礎上,舉辦更多有助於兩岸同胞走親走近的公益活動,協助更多臺胞了解平潭、融入平潭,共同參與基層治理。”對於陸盈靜來説,平潭已是她的第二故鄉,在這裡她不僅找到了事業的舞臺,還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家”的感覺越來越濃,“等休完産假,我會帶著寶寶一起回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