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島我來了——2024台青自媒體青島行”圓滿結束
台灣網10月27日訊(記者 劉琳)10月21日至25日,臺灣青年自媒體博主及兩岸媒體記者一同走入山東青島,收穫了一段歷史、經貿、人文、科技之旅。期間,兩岸媒體人通過多維度參訪考察,全方位了解了青島的城市發展變遷,深度感受到青島作為移民城市的多元包容和發展活力,領略到青島作為“海洋之都”的多姿多彩和獨特魅力。
營口路的海鮮市場中,各式新鮮海貨讓臺青自媒體博主們目不暇接,現場採購海鮮並在大排檔中進行烹飪的新奇體驗讓他們讚不絕口。首次來到青島的臺青自媒體人正言先生分享道:“現場挑海鮮,然後找店烹飪很有意思,這是我在臺灣沒有看到過的。”
踏上百年老路“波螺油子”(用馬牙石鋪成的盤旋狀油滑道路),兩岸媒體人在歡聲笑語中開啟了對青島城市發展脈絡的探尋與追溯。穿梭于老城的中山路街區,中山路城市記憶館展示了當地規劃南“洋”北“中”的雙重風骨,安娜別墅裏的人間浪漫和劈柴院內的市井氣息呈現出青島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質,西式洋樓與中式四合院巧妙結合而成的裏院民居展示了青島歷史的鮮明烙印。
臺青自媒體博主在參觀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時記錄拍攝。(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在1903青島酒館,啤酒泡沫一如既往地打造著青島作為“啤酒之都”的靚麗名片,匠心手作的啤酒酵母麵包及各式啤酒元素文創則刷新了臺青自媒體人對“啤酒之都”的城市印象。
步入坐落在西海岸的電影博物館,青島與電影的深厚淵源讓兩岸媒體人見識到這座海濱城市的多元面貌,“電影之都”的世界級名片更展現了青島作為“天然影棚”的發展潛力和不凡姿態。
青島電影博物館一角。(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在近二百位海峽兩岸同胞共同參與的媽祖祈福儀式暨兩岸民俗文化展演現場,傳承古制的八佾舞與“炮炸寒單爺”等表演引得兩岸媒體人長久駐足觀賞,並不時拿起鏡頭拍攝記錄。徜徉于歌頌媽祖精神的書畫展中,臺青自媒體博主珍妮自發在現場留下“祖國統一”字樣的墨寶來表達心中希冀。
青臺經貿交流會上,青島的産業發展概況與吸引臺商臺資的獨特優勢得以展現,邀請臺胞攜手共謀發展機遇的倡議真誠發出。
青臺經貿交流會現場。(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行駛于“世紀工程”膠州灣跨海大橋上,“上天入海”的視覺體驗讓兩岸媒體人收穫到如同在航母上開車一樣的感受,橫臥在海上的“長龍”淋漓盡致地展現著青島建築建造的科技含量和雄厚實力。
落日余暉下的膠州灣跨海大橋。(台灣網 發)
跨過膠州灣,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正書寫著科技賦能、綠色、智慧的時代新篇章。
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上,完全由機械堆排的集裝箱整齊擺放。(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膠州文化館內,膠州剪紙、秧歌及八角鼓表演等非遺文化成為兩岸媒體人了解山東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大沽河黑陶博物館裏“黑如漆,薄如紙”的“蛋殼黑陶高柄杯”,具象地呈現了燦爛數千年的膠州制陶技藝。
膠州文化館內,非遺剪紙傳承人向兩岸媒體人展示剪紙技藝。(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膠州文化館內的兩位八角鼓業餘愛好者在進行八角鼓表演。(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華燈初上,第三海水浴場絢麗多彩的燈光秀正彰顯著青島的城市發展朝氣與活力,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讓人在海灘夜色中流連忘返。
夜幕下的第三海水浴場。(台灣網記者 劉琳 攝)
星光映襯下,海浪在晚風中輕拂軟沙,掀起層層浪花,關於青島此行的記憶正在兩岸媒體人的腦海中無盡翻涌,也將在他們的筆下和鏡頭中存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