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以根親文化助力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

2024-10-01 09: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河南信陽9月30日電 (李百加)多位學者近日表示,根親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共有的、共用的文化現象。傳承弘揚根親文化,推動實現其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月27日至29日,第十二屆固始與閩臺關係研討會在河南信陽舉行。研討會圍繞河南固始根親文化、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等議題深入探討。

  信陽師範大學根親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中心教授尹全海指出,固始與閩臺之間存在千年文化淵源,疊加歷史、記憶和當代認同三個層次的積澱。根親文化作為血脈相繼的文化現象,是“閩祖光州固始”的當代轉化,也是中華文化尊祖敬宗,慎終追遠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華中師範大學臺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彭韜表示,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身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依據。當前,臺灣民眾由於歷史遺留、教育斷代和當局掣肘等原因産生身份異化與身份認同分歧。如果局面不加以扭轉,將會削弱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感和凝聚力,對未來兩岸關係造成更大的不利影響。

  面對上述形勢,天津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何慧俐認為,根親文化以血緣關係為基礎淵源,包含姓氏文化、始祖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內容。以根親文化為紐帶進行文化交流、學術研討、媒體互動,能夠催生臺胞獲得感、“同群感”、認同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指出,當下根親文化維持與推動兩岸關係的作用凸顯。固始可以通過發揮祖地文化優勢,挖掘、保護、活化閩臺文化資源,增進兩地民眾心靈契合,推動實現共鳴、共振、共情、共識。同時,兩岸可以通過共創共用文化經濟與文創産業體系,統籌文化要素資源,促進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信陽師範大學青年學者余懿洪介紹數字化譜牒發展現狀及其價值研究。他説,譜牒作為古代記述氏族世系的文獻資料,其數字化建設是根親文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閩臺族譜資料以便於搜尋、內容齊全的數字化模式保存,對於兩岸尋根活動開展、血脈親情維護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創新研究中來。”余懿洪表示,固始依託深厚歷史底蘊,擁有天然文化資源。以新方法、新路徑挖掘和展示固始與閩臺的歷史淵源與文化聯繫,激髮根親文化活力,能夠加深兩岸同胞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助力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