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陸學者:兩岸史學界應加強交流合作 共同還原真實歷史

2024-09-10 09:4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湖南吉首9月9日電(記者 陳建新)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李細珠近日在湖南吉首表示,當前臺灣社會在身份、歷史文化等認同上已出現撕裂現象,兩岸史學界應高度重視,加強交流合作,共同還原、書寫客觀真實的歷史。

  一場涉及明清以來中國海疆和邊疆治理研究的工作坊9月7日至8日在湖南吉首舉行,李細珠作為該活動主辦者之一,在會議間隙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臺灣藝人林依晨日前在大陸一檔綜藝節目中因認同自身祖籍地,提及“我是成都人,我爺爺是成都人”,在臺引起一些非理性攻擊。對此,李細珠認為,這反映了當前臺灣社會在認同上的撕裂現狀,也是民進黨多年推行“文化臺獨”,實踐其“臺獨史觀”造成的結果。

  於民眾而言,認同自身籍貫並通過各類方式表達此種樸素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例如,和大陸一樣,過去臺灣一些民眾會在老房子門上標明何種“衍派”,像臨淮衍派、清河衍派等,提醒家中子孫不能忘根。

  回顧遷臺曆史,李細珠介紹,在明清時期,大量閩南人、客家人自福建、廣東等地遷往臺灣。到了1949年,隨著國民黨當局敗退臺灣,來自大陸更多省份的民眾隨軍遷臺,開始在臺多地定居生活。後來,很多民眾以省甚至以縣為單位建立同鄉會,這正是對籍貫表示認同的實際體現。

  在他看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便開始有意識有計劃推行其“臺獨”主張,試圖建構所謂“臺灣主體性”,並通過修改教科書等手段影響青少年。自此之後,原本沒有市場的“臺獨”理念,在李登輝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蔡英文不斷操弄下,通過多種方式向政治、學術、社會教育等領域深入滲透。

  李細珠舉例,關於“二二八”事件評價問題,片面放大、炒作所謂“外省人”與“本省人”矛盾,而不是將其放在當時整個中國歷史背景下加以考量;在荷蘭殖民和日據時期的歷史講述上,選擇美化其殖民、侵佔行為,不講其根本目的在於掠奪以及對臺灣民眾帶來的傷害;而對於清政府開發治理臺灣212年,則盡可能不提其建設貢獻,或擇其負面進行放大。

  他指出,這些行徑均歪曲了歷史事實,其目的都是為了“去中國化”,推行“臺獨”,割裂兩岸歷史文化聯繫。如此種種,不僅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在臺灣島內造成社會分裂,致使年輕人對歷史不了解,民眾在歷史文化認同、身份認同上出現錯亂、迷茫。

  對此,李細珠建議,應推動兩岸人士加強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尤其是對兩岸歷史與現狀的了解。提高對臺灣史研究的重視,吸引更多學者投身該領域,並推動兩岸史學界在近代史、抗戰史等研究領域開展更多交流合作,共同發掘、還原歷史真相。(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