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獨史觀”誤導臺灣青年國族認同 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發出強烈反制呼聲

2024-08-19 15: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7日至18日,以“鑄牢民族認同 共促民族復興”為主題的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在山東青島舉辦。(台灣網記者 李寧 攝)
  台灣網青島8月19日訊(記者 李寧)臺灣年輕人不識孫中山、岳飛,搞不清歷史年代順序,把孔子視為外國人,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在“臺獨史觀”的毒害下,臺灣社會政治生態加速綠化,年輕世代被洗腦,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前景。
  17日至18日,以“鑄牢民族認同 共促民族復興”為主題的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在山東青島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140余人參會。大家圍繞“‘臺獨史觀’的謬誤與危害”“摒除‘臺獨史觀’,守牢共同精神家園”兩項子議題,揭批“臺獨史觀”的危害,提出反制“臺獨史觀”的建議,為新時代新征程上發展兩岸關係、共創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不識孫中山、岳飛 “臺獨史觀”荼毒臺灣年輕世代
  多年來,島內課綱歷經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染指,成了“臺獨”分子在島內施行“去中國化”的工具,充斥“臺獨史觀”和“皇民史觀”。“臺獨”分裂勢力還利用把持政治權力,控制媒體、操弄文化藝術領域,造成臺灣年輕人國族認同混亂。
  “大陸對岸叫‘中國’,臺灣叫‘臺灣’,那臺灣就變成‘臺灣國’了,這是‘臺獨史觀’運作裏面最恐怖的一個東西”“我們收到的民調,‘請問你是哪人?’有‘中國人’選項,又有一個‘臺灣人’選項,請問‘臺灣人’和‘中國人’怎麼可以對比?”面對嚴重錯誤的國族認同行為,中華泛藍協會理事長林忠山情緒激動,于會場內大聲批駁。
  “我教小朋友,在跟他講‘大陸’的時候,他們嘴巴永遠講的是‘中國’,這對我來説很難受。”臺灣青年、中國統一同學會執行副會長李東憲表示。
  説起“臺獨課綱”,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臺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友平直言深受其害。“有一次我講到五嶽,有學生問我:什麼是五嶽?我聽了快要昏倒。冬天很冷,我走進教室,我説今天寒風凜冽,學生舉手問我:老師,‘凜冽’是什麼?”回想起課綱導致的學生知識上的匱乏,鄭友平深感難過。他強調,“這些都是真實的”。隨後又無奈地感嘆,“(‘臺獨’課綱)荼毒了臺灣年輕世代的心靈”。
  “今天許多臺灣年輕人已經不認識孫中山、岳飛,搞不清歷史年代順序,把孔子視為外國人,普遍‘拒統傾獨’。這都是‘文化臺獨’‘去中國化’、建構‘臺獨史觀’造成的惡劣後果。”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疾呼,不能輕視“去中國化”的後果。
  “臺獨史觀”的構建:從歷史層面改變臺灣社會認知 割裂兩岸聯繫
  何為“臺獨史觀”?即“臺獨”勢力為實現分裂圖謀,所構建出的虛假的“臺灣獨立運動”的歷史觀點和解釋,充滿荒謬性和欺騙性。
  臺灣統派代表性人物、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回顧,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臺灣同胞狂歡,慶祝臺灣回歸祖國,所以在那時,‘臺獨意識’是不存在的。”他指出,從“外來殖民論”到“原民史觀”,分離主義者虛構“臺獨史觀”,用以催生“臺獨意識”,為推動“臺獨”提供思想基礎。
  戚嘉林分析,多年來,“臺獨”分裂者通過將臺灣與南島語族連結(稀釋臺灣漢族主體性)、抹殺荷蘭人對“原住民族”的殘酷屠殺、抹殺鄭成功對“原住民”友好的史實等手段,歪曲歷史。現階段更是以“重建原民史觀”為名,削弱臺灣社會對“兩岸血脈相連”的認知。他批評,李、陳、蔡、賴四人親自披掛上陣,全力督導“獨化工程”,用政治力量將虛構栽贓的歷史謊話,包裝成所謂的“正義”,講得朗朗上口。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研委副主任鄭劍指出,構建“臺獨史觀”是一代代“臺獨”分子歷經一系列碰壁之後的最新選擇,他們此前一系列試探證明,直接的“臺灣民族論”過於牽強附會,無以整合臺灣內部認同。於是,便從歷史層面入手,先重新建構“臺灣地區歷史”,進而重新定位臺灣人、大陸人及西方、日本殖民者的認同屬性。“‘臺獨史觀’就是為了強徵島內的政治權利,而編造出來的可笑的敘事。” 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表示。
  自稱“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島內上臺後,發表了一系列謀“獨”挑釁言論,用反殖民運動領袖蔣渭水的話粉飾包裝謀“獨”禍心,稱“蔣渭水1921年稱臺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還拋出“1624年臺灣從臺南出發開啟全球化開端”等具有濃厚“臺獨史觀”的謬論。相較李、扁、蔡,搞“臺獨”之心有過之而無不及。
  鄭劍痛斥賴清德辱沒臺灣先民、先烈,擾亂社會價值。“你賴清德問過蔣渭水嗎?問過莫那魯道、余清風這些人嗎?人家願意進你賴清德‘臺獨史觀’,還是願意在中華堂堂正正的歷史裏邊尋找自己的歷史定位,這是很清楚的。”鄭劍批評道。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指出,賴清德上臺後,再三揚言要“改造臺灣社會”,“洗滌臺灣人心”,“重建歷史現場2.0”。可見賴當局必將利用“臺獨史觀”及其書寫,進一步毒害臺灣民眾,形塑“臺獨民意”,以達成“臺獨”目標。他警示,必須對此予以足夠的警惕和加大反制力度。
  反制“臺獨史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不能讓‘臺獨史觀’佔領並持續‘獨’化意識形態領域!”“‘臺獨史觀’造成臺灣年輕人歷史記憶混淆、國家認同扭曲與統一意願弱化,引發兩岸民意對抗,必須予以反制。” “‘臺獨史觀’存在諸多謬誤,其對兩岸關係及臺灣自身發展的危害不容忽視”……會上,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面對“臺獨史觀”産生的嚴重危害,必須予以反對和遏制。
  唐永紅指出,當前,大陸有必要加強對臺文化工作與文化交流。一方面,利用各種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傳播效果,講好中華文化故事,爭奪文化話語權,讓“文化臺獨”“臺獨史觀”無處容身;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自媒體、新平臺,運用各種新興的交流手段,增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陽山同樣從文化的角度給出建議。他認為,打擊虛構的“臺獨史觀”、建立正確的中華國族認同必須從兩個方向著手:強化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從非遺文化、媽祖文化開始,夯實兩岸同胞心靈融合。
  戚嘉林呼籲兩岸聯手將正義的史觀傳播出去,揭發“臺獨史觀”的欺騙性與非正義性,從根刨起“臺獨史觀”的理論基礎,使“臺獨史觀”敘事坍塌。
  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發佈《關於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司法辦案提供明確指引。8月7日,國務院臺辦和公安部網站同步新增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專欄,大陸懲“獨”信號明確。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表示,“臺獨派”掌握臺灣現實的政治力量,這是一段時期內可以預見的過程,“今天做理論上的批判已經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那倒過來肯定只有武器的批判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楊德睿把“臺獨史觀”比作邪教、病毒。他認為,“兩高三部”公佈的《意見》裏,應考慮把所有創造跟宣揚“臺獨史觀”,並且變成教育政策的一系列相關人等,全部起訴。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指出,懲“獨”專欄不僅呈現了先前公佈的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名單,還公佈了舉報郵箱,這表明大陸與“臺獨”頑固分子勢不兩立。希望島內推動“臺獨史觀”的團體和個人及早懸崖勒馬。
  “賴清德説他是一個‘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我現在是一個‘務實的兩岸和平統一工作者’。”臺灣青年、新黨副秘書長遊智彬擲地有聲的發言,贏得會場一片掌聲。他表示,懲治“臺獨”不是跟全臺灣民眾對著幹,而是要告訴那些惡劣的“臺獨”分子,“我要把你揪出來”。
  未來:“臺獨史觀”邪不壓正 臺灣年輕人可以被改變
  會中,不少專家學者從身邊觀察出發,表示臺灣年輕人是可以引導和改變的。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倪永傑引述一項2023年的調查數據指出,23%的臺灣民眾使用過抖音,15歲到25歲年輕世代被稱為“小紅書一代”,他們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跟“太陽花世代”不一樣,他們更加理性、務實、開放。“‘臺獨史觀’雖對臺灣民眾造成了深重的思想災害,但邪不壓正。”倪永傑説。
  鄭友平有相同的感受。他舉例指出,“太陽花學運”時期,他所教的班級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跑去佔領臺立法機構,但今年民進黨在島內發動“青鳥行動”,全班六十個人只去了一個。他坦言,“民進黨現在叫不動臺灣年輕人,他們知道民進黨的很多宣傳是假的。今天的臺灣青年非常務實”。
  在2023亞太地區大師運動會頒獎環節,作為跆拳道選手的李東憲將整齊疊好的五星紅旗展開舉起,自信地站上頒獎臺,成為焦點。談起此事,李東憲提到,他的高祖父李清吉是抗日誌士,作為歷史的一環,有時候爭取的不單單是榮譽,而是對國族的認同,“我當時會舉五星紅旗,是因為在國際上只認同一個中國,只認同五星紅旗,只認同臺灣是中國的。” 
  “‘臺獨史觀’畫的餅就是一口井,是給臺灣年輕人設置的‘人生陷阱’,讓他們‘坐井觀天’。兩岸的師長們需要做出選擇,究竟是給孩子們一口井,還是一片天?”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問道。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