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的子女,兩岸交流的“跨海橋”

2024-07-15 09:3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雲南德宏7月12日電 題:兩岸的子女,兩岸交流的“跨海橋”

  記者 繆超

  “我母親是陜西人,父親是臺灣人,在一次兩岸藝術交流活動中相識相愛……”

  “我母親是上海人,父親是臺灣人,在深圳一同工作時相戀結婚……”

  “我母親是臺灣人,父親是遼寧人,母親來大陸旅遊時與做導遊的父親結緣……”

  兩岸婚姻家庭是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兩岸婚生子女更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最佳注腳。7月8日至13日,全國臺聯第二十一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雲南分營暨兩岸婚生子女夏令營走進雲南,多位兩岸婚生子女向記者分享了他們牽線搭橋兩岸交流的故事。

  今年28歲的兩岸婚生子女陶泓宇從小就立志成為兩岸文化使者,“媽媽告誡我要成為‘使者’,首先要有好形象。”去年,陶泓宇從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係畢業,在西安開辦一所音樂培訓學校。立業不忘其志,他在7個月內減重67公斤,從130公斤的胖子,成為63公斤的陽光青年。

  在夏令營拜謁雲南騰衝國殤墓園,祭奠中國遠征軍英靈時,陶泓宇主動向首次“登陸”的臺灣青年們講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抗擊日軍、無數英魂長眠在中緬邊境群山之中的故事。他曾在大學期間參演話劇《仰光裏的遠征軍》,因而熟悉這段歷史。“如今的臺灣青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知之甚少,我想今後編排一些歌劇,傳播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

  “平常在家吃飯,我爸會做一道臺灣菜,媽媽再做兩道上海菜,我們家的餐桌上總是兩地組合的美味……”今年29歲的侯佳旻也是兩岸婚生子女。她告訴記者,每當父親的臺灣親人到上海,她會帶著親人打卡上海標誌性景點,“兩岸親戚之間的互相走動,讓我感到莫名興奮。”

  侯佳旻大學學習的是社會工作專業。為何選擇這個冷門專業?她笑言,“一切都是老爸的安排,覺得我的性格適合與人打交道。”

  大學畢業後,侯佳旻邊工作邊參與組織兩岸青年交流活動:2018年元宵節,參與組織兩岸青年在上海猜燈謎;2019年,組織健步走活動,讓兩岸青年在行進中加深友誼;今年正在籌備短視頻大賽,擬邀上海和臺北的青年們,拍攝記錄各自生活,相互分享交流。

  20歲的兩岸婚生子女王奕勳是位“暖男”,他一路上不斷幫助臺灣青年們解決網路支付問題,不斷介紹大陸風土人情和發展變化,“我有在大陸成長的過程,同樣有在臺灣生活的經歷,這給了我更加多元而豐富的滋養,也帶給我更加開闊而立體的思考,我想把這些思考向臺灣青年們分享。”

  王奕勳雖年紀尚輕,但他認為,當下兩岸婚生子女需要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兩岸交流經驗,告訴更多臺灣的親戚朋友,真實的大陸是什麼樣的,兩岸應該增強相互理解與信任。(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