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來大陸發展”到“回家上班”——臺灣青年徐博翎與祖國大陸“同頻共振”的十年

2024-06-15 17: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青年徐博翎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論壇大會上發言。(台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台灣網廈門6月15日訊(記者 尹賽楠)“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的工作是為醫生打造與死神搏鬥的武器。挽救生命是我畢生追求的理想,祖國大陸是我實現理想的沃土。”6月15日,第十六屆海峽論壇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臺灣青年徐博翎在大會上發言。她説,從小父親就告訴自己,“21世紀,是中國人的天下。一個中國人要成大事,必當逐鹿中原”。

  作為一名“臺商二代”,徐博翎的祖輩來自江蘇、廣東和湖南。“父親初來創業時,剛好遇上大陸改革開放的好時機,生意蒸蒸日上,讓他非常慶倖自己當初的決定。他告訴我,未來你一定要回到祖國大陸發展。”懷揣父輩的殷殷囑託,徐博翎在小學五年級時,第一次踏上了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

  “我爸爸是臺灣高考狀元,但是我當年學習成績平凡,爸爸和我約定説,‘如果你四門主科全部滿分,我就帶你和妹妹到大陸玩’。”徐博翎笑著説,當時自己拼盡洪荒之力,終於神奇地展現出學霸的基因。“那之後的每一個暑假,我都到上海的工廠幫工,爸爸還會常帶一家人到處‘逛吃’,從內蒙古的沙漠浩瀚,到黃山峭壁勁松的鬼斧神工,年少的我,震撼于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而這些經歷,也為我後來在大陸創業埋下了種子。”

  在英國康橋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讀博期間,徐博翎一直從事人工心臟和人工器官的研究。“在英國我學到了最頂尖的科學技術,在德國我學到了他們的工匠精神。”2013年,在國家人才計劃的支援下,徐博翎成為蘇州大學特聘教授。“當時我了解到,國內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為急性心梗、交通意外、流感等等的原因導致心臟驟停,一直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

  2017年,徐博翎懷著“為人類生命服務”的初心和使命感,創立了“心擎醫療”,從人工心臟出發,打造多器官生命支援平臺,挽救不該離去的生命。近年來,受益於中國大陸對高端醫療器械發展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徐博翎的團隊成功研發了介入式人工心臟、“救命神器”人工心肺等高科技産品。“祖國大陸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予了我們創業的底氣和信心。”

  “來到廈門前兩天,我回到臺灣處理一些工作。我的女兒問我,‘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蘇州?你什麼時候上班?’”講到這裡,徐博翎感慨萬千。“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家的三代人,已經從我父親的‘到大陸發展’轉變成我現在的‘回家上班’。”徐博翎説,短短十年的時間,“兩岸一家”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悄然體現。

  “祖國大陸提供臺胞發展的政策和福利,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真切的偏愛和關懷。帶著這份偏愛和關懷,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開創事業,走向世界的舞臺。”徐博翎呼籲,希望更多臺灣青年朋友把握時代機遇,積極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只要我們堅定做對社會對人民有意義的事,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就一定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