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各界:謀“獨”挑釁破壞ECFA實施基礎,終究“禍臺”“害臺”

2024-06-07 08:3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6日電(記者章利新、王承昊)大陸近期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産品(第二批)關稅減讓的公告。臺灣輿論和業界多數認為,這是大陸對賴清德就職講話謀“獨”挑釁的進一步回應。事實已反覆證明,“臺獨”分裂行徑只會“禍臺”“害臺”,只會讓臺灣企業、民眾利益受損。

  長期以來,臺當局單方面對2500多項大陸産品出口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2023年12月,大陸宣佈中止ECFA項下丙烯等12個稅目産品關稅減讓。其後,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還變本加厲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近期,大陸發佈公告,決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産于臺灣地區的134個稅目進口産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

  臺灣各界近日持續關注大陸進一步擴大中止ECFA關稅減讓,批評賴清德的“新兩國論”讓臺灣陷入危險境地。《聯合報》6日發表社論指出,賴清德發表“兩國互不隸屬”的就職演説後,大陸方面重批“徹頭徹尾的臺獨自白”,開展“圍臺軍演”,中止ECFA項下百餘個稅目産品關稅減讓。賴清德當局“踉蹌上路”,“令人擔心”。

  《聯合報》此前在多篇社論中表達擔憂,直言賴清德拋出謀“獨”言論“等於把陸客來臺的大門轟然封死,順便賠上百項ECFA産品”,“民眾對新當局原本懷有期待,如今只剩一連串失望”,“才兩周,賴清德就快把臺灣這部車操垮了”。

  臺灣《經濟日報》在社論中指出,賴清德就職講話提出了更明顯的“臺獨”主張,加深了兩岸關係的緊張氣氛,兩岸經貿往來可謂遭遇雪上加霜。臺灣《工商時報》則指出,在意識形態主導下暴虎馮河的賴清德當局,讓臺灣面臨的只會是一波又一波的風險,受害的將是全臺灣人民。

  臺灣工商團體近日紛紛發聲“叫苦”。臺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認為,此次大陸中止ECFA部分産品關稅減讓,涉及多是對大陸市場依賴度較高、海外佈局困難的臺灣傳統産業。這些産業恐面臨“關廠”“倒閉”,將衝擊臺灣就業市場。

  臺灣機械工業公會初步評估認為,相關産業整體出口雪上加霜,不少工具機大廠會考慮是否乾脆擴大大陸廠的生産規模。臺灣工業總會指出,如果大陸持續取消對臺灣産品的關稅減讓,甚至全面中止ECFA,臺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統産業將面臨嚴重衝擊。

  “兩岸緊張情勢螺旋式升高,臺灣企業成為‘政治受難者’。”臺灣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鄧岱賢對記者表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賴清德就任又拋出“新兩國論”,被大陸認為是走“臺獨”路線,嚴重破壞兩岸關係,這是兩岸無法恢復經貿問題協商的根本原因。

  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指出,臺灣不能放棄大陸市場,畢竟這個市場離臺灣最近,也最有潛力。如果現在的狀況持續下去,兩岸經貿長期萎縮,對臺灣出口動能與經濟成長勢必造成重大傷害,賴清德當局必須嚴肅處理這一問題。

  《中國時報》的社論指出,在兩岸經貿關係中,大陸向臺灣開放多,臺灣向大陸開放少,民進黨當局既然堅持不撤對2000多項大陸産品的“限制令”,如今大陸認真起來也像民進黨那樣要“對等”,不光是500多項ECFA早收清單存在清零風險,更大的貿易反制措施可能還在後頭。

  業內人士多數認為,這次大陸擴大中止ECFA關稅減讓,觸及石化、紡織和機械等傳統産業,將傷及臺灣産業結構,削弱臺灣整體經濟競爭力。

  臺灣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杜震華認為,未來這些必須支付關稅的臺灣業者將被迫外移,也可能直接關廠。臺灣傳統産業加速大量流失,會讓臺灣産業結構進一步失衡。

  臺灣政治大學金融係教授殷乃平表示,一旦當ECFA這個門關起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臺灣産生的壓力就會出現,出口會大受影響,臺灣面臨的經濟壓力會很大。

  臺灣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等團體紛紛呼籲民進黨當局正視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通過適當渠道持續與大陸溝通,及早進行磋商。臺灣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黃健群指出,如果臺灣無法創造與大陸對話的契機,找到與大陸溝通的方式,接下來將處於更難以因應的被動情境,將付出更多的社會經濟代價。

  “兩岸經貿往來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臺灣人民普遍希望ECFA能維持下去,持續為兩岸經貿往來帶來巨大和平紅利。希望兩岸能在‘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務實協商、交流合作,臺灣中小企業能持續享有ECFA關稅減讓。”鄧岱賢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