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從臺中來”:臺青融“陸”種黃瓜

2024-06-06 16: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建漳平6月6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大陸市場太大,顛覆了我的認知。”不顧家人的不理解,賴光毅2019年孤身從臺灣臺中而來,“我一定要來大陸做設施農業的開路先鋒”。

  算來,賴光毅已“登陸”5年。他紮根福建龍岩漳平市南洋鎮暖州村,在20畝田地裏勤勤懇懇種植果蔬。

  “臺灣農業是精緻農業,種3畝地就是大戶;來到大陸,他有20畝地,種的蔬菜供不應求,還有當地政府激勵措施和合作商機等著他。”賴光毅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説。

  現年40多歲的賴光毅,畢業于臺灣逢甲大學城市規劃相關專業,是個“農二代”,其家族一直從事農業育苗。在上大學時,他作為互換生,曾到上海同濟大學學習進修,對大陸並不陌生。

  來到漳平,賴光毅一期投資400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設20畝設施農業大棚,從臺灣小番茄起步。

  “我在大棚種植臺灣玉女小番茄,市場效益良好,可年産小番茄7萬餘斤,年産值150萬元。”但因番茄採摘用工大,又同當地茶葉採摘用工撞檔,賴光毅於是改種用工更少的臺灣黃瓜。

  孰料臺灣黃瓜表皮呈黃色,卻讓消費者誤以為蔫了,而銷路不好。賴光毅並未因此退縮不前,再次改種大陸密刺黃瓜。

  “我先是帶著臺灣精緻農業思維和臺灣品種來大陸發展,當發現未必適應大陸市場後,便轉換思維,改種大陸品種,效果更好。”得益於智慧溫控大棚種植,賴光毅種的大陸密刺黃瓜無論個頭、口感都更佳,“更大更脆,更甘甜爽口”。

  現在,賴光毅的所有大棚基本全種大陸密刺黃瓜。他帶領記者走進智慧溫控大棚,只見黃瓜全部採用離地設施介質栽培、水肥滴灌與葉面有機肥噴施方式澆灌。

  “這就是臺灣設施農業模式。”賴光毅説告訴記者,在大棚中種植果蔬,通過營養液提供養分,可實現精準施肥,減少病蟲害和雜草,同傳統土壤種植差別很大。

  從小番茄到黃瓜,從臺灣品種到大陸品種,賴光毅的“登陸”務農路在摸索中前行。“把臺灣農業思維照搬到大陸發展是不行的,單靠自己也是不行的。”

  “自己一個人事事要操心,很辛苦,要將自身優勢和當地實際情況相融合。”賴光毅認為,種臺灣品種和大陸品種都有賺到錢,但事後一想,擁有好技術的自己假如一開始就與當地人合作,肯定會發展得更好。

  如今,賴光毅正和當地農戶談合作。“我發揮設施農業技術和設備優勢,對方發揮人脈、商圈優勢,攜手將産量、市場份額做大。”

  一個人紮根閩西山村,妻兒均不在身旁,但是賴光毅並不寂寞。“以前滴酒不沾,現在把酒言歡。”客家人熱情好客,讓他融入了當地“朋友圈”。“剛來時沒朋友,慢慢地就都熟起來了,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溫暖,也享受到政府給予的農業補助。”

  “一畝大棚設施有5萬元農業補貼,減輕了我的資金壓力。”受益於大陸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賴光毅在暖州村裏堅守,繼續發展設施農業。

  賴光毅把公司取名為“福建星興向農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用他的話來説,“星興”各取父母姓名中的一個字,寓意父母相伴“登陸”創業,而“星興向農”寄託了他對大陸設施農業發展“欣欣向榮”的堅定信念,這是他“登陸”發展的初心。(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