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鬥”再啟 雲門舞集接續傳統探索藝術新可能

2024-05-26 10:2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春鬥”再啟 雲門舞集接續傳統探索藝術新可能

  新華社記者齊菲、章利新

  “過去,‘春鬥’是培育年輕編舞家的平臺,希望編舞家和雲門舞者可以從中吸取養分。如今,我們更期待匯聚不同的觀點和創新的嘗試,大家一起在‘春鬥’中找出新的可能性。”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説。

  暌違6年,“春鬥”再啟。雲門舞集日前在淡水河畔的雲門劇場舉行綵排記者會,宣佈“春鬥2024”將於25日、26日公演,邀觀眾欣賞不同視角下,身體在舞蹈藝術中創造的無限可能。

  1973年,臺灣藝術家林懷民創立現代舞團雲門舞集,並在1999年創立雲門2團。為了給臺灣年輕編舞家搭建平臺,2001年“春鬥”應運而生,邀請創作者與雲門2團舞者合作演出,許多人由此成長並走向更大舞臺。2019年,雲門舞集與雲門2團合併,“春鬥”暫停。

  今年是雲門劇場落腳淡水10週年,雲門舞集借此啟動“春鬥2024”,邀請編舞家王宇光、蘇文琪分別同5位雲門舞者合作,帶來作品《BE THERE》和《可以是無題》。鄭宗龍攜手臺灣影像創作者全明遠打造作品《身土》,通過微距高速攝影技術捕捉舞者的細微動作,從另一個視角觀看舞蹈、理解身體。

  “此前我們都是在看舞臺上的身體,這次的作品則是將實體空間中的舞蹈變為影像,甚至細微到連汗毛孔都可以看清楚。”鄭宗龍認為,同樣是讓身體舞蹈,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借助不同的工具呈現。他希望觀眾可以靜下心來,通過《身土》觀察身體在舞蹈中的細微變化。

  2020年,鄭宗龍接替林懷民擔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作為曾在“春鬥”發表多部作品的創作者,他説自己是從“春鬥”成長起來的,非常了解其中的痛苦、收穫和幸福。“今年重啟‘春鬥’,就是希望能將前輩的心願傳承下去。”

  今年38歲的王宇光曾是雲門2團的一名專職舞者,參與過五六次“春鬥”。此次演出,他以編舞家的身份重新回到最初的舞臺。

  “‘春鬥2024’對我而言是很珍貴的機會,能回來這裡創作覺得好幸福。”王宇光説,準備時他和舞者都非常投入,大家相互啟發,共同完成創作。

  此次參與《BE THERE》和《可以是無題》的10位舞者,每天上午10點開始基本功訓練,隨後同編舞家一起排練到下午6點。也正是在這樣的打磨中,舞者悄然成熟。對此,有相似經歷的王宇光也很有感觸。

  “在很長的時間跨度裏,有機、彈性、多彩的樣貌是我心中‘春鬥’的鮮明符號。”王宇光回憶説,以前參加“春鬥”的年輕舞者要同時接觸三四個作品,無論是身體、情緒都要很快切換,對他們而言是很大挑戰,但也是絕佳的練習和成長經歷。

  在《可以是無題》中,蘇文琪把地震感受編入舞蹈,帶給舞者和觀眾不同面向的思考。她説,身在臺灣,我們活在地震帶,感受著板塊與板塊間的摩擦。她帶著舞者與製作團隊一起感受這些不確定、不穩定的狀態對身體造成的衝擊。

  鄭宗龍認為,通過和不同編舞家合作,感受風格迥異的作品,雲門舞者在“春鬥”中得以探索更多身體的可能性,受益良多。

  據了解,“春鬥2024”不僅包括3部完整作品,還將向觀眾開放雲門排練室,呈現創作者們的階段性作品,並在戶外舉辦市集和音樂會。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