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臺青:讓生物醫藥成為促進兩岸交流的“催化劑”
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 (曹丹)在浙江杭州濱江區某生物醫藥企業實驗室裏,臺灣青年朱智傑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專注地做著微生態菌群的生物合成途徑試驗,並嘗試與中草藥進行深層發酵。
朱智傑出生於臺灣宜蘭縣,在臺灣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生物醫藥領域研究工作。2021年3月,受杭州某生物醫藥企業的邀請,朱智傑隻身一人來到大陸從事益生菌及其製品的研發與生産工作。
“杭州對生物醫藥領域的政策支援力度很大,科研設施和儀器設備等實驗條件也較為完善,這對於海內外青年科研人員而言,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朱智傑説。
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産業蓬勃發展。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為9.3%,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11.3%。
當下,杭州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産業領域發展,從政策、平臺、資本等多方面給予支援,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我們團隊主要通過科技手段,幫助人體實現菌群平衡,提升身體素質。目前,已經研發出一系列微生態菌群産品,受到海內外消費者歡迎。”朱智傑回憶,從菌株篩選,到産品配方的設計,再到臨床試驗研究……研發的每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
朱智傑表示,去年年底,在政府的幫助下,公司順利拿到“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資質,多方面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讓大家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該資質也吸引了很多科研人才加入到我的團隊。”
為推動團隊研發成果“快步”走出實驗室、走進市場,朱智傑積極參加生物醫藥相關研討會、交流會。在去年11月的一場“問道兩岸 浙裏尋藥”中醫藥文化交流會上,他無意間“闖入”中草藥研究領域。
中醫藥非遺文化展示、浙八味藥材城、機械設備展銷區、中醫藥大健康産品展銷區……這場中醫藥文化的“盛宴”,令朱智傑感嘆,“大陸在中醫藥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讓我大開眼界。”
“中醫藥文化和中醫基礎理論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將中醫藥文化和西方醫療技術進行結合,是生物醫藥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朱智傑介紹,他的團隊正在嘗試從中草藥中提取活性成分,改善皮膚問題、糖尿病傷口癒合、眼部問題等。
大陸擁有龐大的中草藥資源和技術,臺灣具有較豐富的國際市場拓展經驗,朱智傑期待,更多兩岸青年科學家和創業家發揮各自所長,在生物醫藥領域開闢出新的治療途徑和醫學技術,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