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看大陸:山西太原蒙山大佛 “消失”600多年後“重生”

2024-02-06 09: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2月5日電 近日,臺灣《聯合報》發表了有關山西省太原市的報道,追溯了蒙山大佛和開化寺的歷史。

  報道指出,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的蒙山大佛,坐落在太原市西南部,距今已有約1500年,大佛龕依山開鑿,佛閣依大佛龕建造,是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這座大佛為結跏趺坐式釋迦牟尼坐像,高約63米,造像體態豐滿,突破了當時流行的秀骨清像之風。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齊文宣帝為蒙山寺廟賜額“開化”,開始依山鑿刻佛像,夜則以火照作,寒則以湯為泥,鐵鑿之聲傳數十里而不絕。歷經北齊五帝、20餘年,大佛終於完成。其開光日,天下名僧齊集,山上冠蓋雲集,可謂“佛閣騰雲霧,人家結市阛”,此處成為凈土宗早期道場,是曇鸞大師傳法之地。

  相傳,還是唐國公的李淵曾到蒙山禮佛,夜夢化佛,滿室豪光萬丈,自此下定起兵之心,併為寺廟復名開化寺。但唐武宗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滅佛”政策,開化寺佛閣被毀,但蒙山大佛依然屹立不倒。至唐乾寧二年,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重修大佛閣。無奈元末動蕩,寺廟又被毀,大佛也漸漸不為世人所知。

  “消失”600多年後,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一次地名普查中,大佛遺跡被一位名叫王劍霓的老人發現。他觀察到,平直陡峭的山崖中有一處崖壁如大肚隆起,後經考證,此乃大佛胸部,其他部位深埋在厚數十米的土石裏。在多方努力下,清理修復工程展開,蒙山大佛再現於世。(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