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看大陸:雲南大理永平黃燜雞萬店飄香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了關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報道,介紹了永平黃燜雞的歷史和做法。
永平黃燜雞。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報道稱,大理名菜永平黃燜雞是遠近聞名的滇西美食,入口油而不膩、香而不辣、酥而不燥,滿口生鮮,是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享有“雞中第一味”等盛譽,當地形成“萬店共用一名菜”的特殊景象。
黃燜雞發源於大理永平縣,其境內的博南古道是“西南絲綢之路”中最重要的一段,開通于漢元封六年。據説,由於驛使傳遞公文的時間非常緊迫,駐守驛站的官員便為其創出了燒制省時的永平黃燜雞。這道菜推出後,便因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烹制便捷,受到驛使、商賈與旅人稱讚,並隨古道迅速傳播普及。如今,永平縣被認定為“中華(黃燜雞)美食之鄉”。
做永平黃燜雞時,要掌握“好、快、全、真”四字要訣。“好”是選用當地放養的土雞;“快”指宰洗、砍剁、翻炒等烹飪過程快速;“全”代表調料全用,包括花椒、草果、大蒜、辣椒、生薑等十幾種配料;“真”即原料、配料、工序、火候都認真把握。
黃燜雞是當地人待客的佳肴,也是大家的日常美食。在雲南大理永平博南文化節上,曾有萬人同吃黃燜雞的盛況。每逢白族盛大的傳統節日——大理三月節,永平縣都會組織名廚為四方遊客烹飪黃燜雞,賓主盡歡。(完)